第二章 暗潮与血脉

>>> 戳我直接看全本<<<<
2005年3月18日下午,南山区别墅的书房里弥漫着沉香的气息。

童诗涵指尖在键盘上快速滑动,屏幕上跳动着星宁集团芯片研发项目的最新数据。

春日的阳光斜斜穿过百叶窗,在她办公桌上切割出明暗交错的纹路,忽然,一阵尖锐的手机***刺破静谧。

“诗涵,接视频通话。”

电话里传来母亲童芳少有的严肃,“你大舅舅要和你说些事。”

童诗涵心下微动,迅速合上电脑屏幕。

与在京城任职市委书记的大舅舅通话,向来不会是寻常家事。

她调整好摄像头角度,画面中很快出现大舅舅刚毅的面容。

身旁还坐着大舅爷——那位曾叱咤战场的退役元帅,此刻半靠在红木太师椅上,虽己两鬓斑白,眼神却依旧锐利如鹰。

“诗涵,”大舅舅率先开口,声音低沉有力,“听说你在南山区搞了个芯片研发基地?”

童诗涵背脊微挺:“是的舅舅,目前正在攻克光刻机技术难关。”

大舅爷忽然轻笑一声,布满老茧的手摩挲着杯盏:“不愧是我们童家的丫头,连这种‘卡脖子’的硬骨头都敢啃。

不过......”他话锋一转,“你可知现在多少双眼睛盯着这块肥肉?”

童诗涵正要回答,画面中又切入一个新的视频窗口。

宝安区区长兼商业银行行长的堂姐童雨薇出现在屏幕里,她身着干练的职业装,腕间的翡翠镯子与身后巨大的城市规划沙盘相映成辉。

“诗涵妹妹,”童雨薇推了推金丝眼镜,“我这边收到消息,有境外势力正通过地下渠道接触阿深市几家芯片企业。”

与此同时,远在港城的堂哥也接通了视频。

他穿着笔挺的军装,身后是军舰的舷窗:“小妹,军方需要高性能芯片用于新型武器系统。

你那边的研发进度,能否优先供给?”

童诗涵深吸一口气,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祖母绿戒指。

这场突如其来的家族会议,显然是针对她的芯片项目而来。

她镇定道:“研发基地目前处于绝对保密状态,所有核心技术人员都经过三重背景审查。

但光刻机技术确实遇到瓶颈......”“记住,”大舅舅打断她,目光灼灼,“你不仅是星宁集团的继承人,更是武氏血脉的后人。

当年你太奶奶带着武家密卷隐姓埋名,就是要我们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

现在国家需要芯片技术,你肩上的担子不轻。”

大舅爷重重放下茶杯:“别搞那些花架子!

我当年打仗,讲究的就是‘快、准、狠’。

研发需要什么资源,尽管开口,老头子我还能说得上话!”

童诗涵眼眶微热。

她从小就知道,童家表面是商业世家,骨子里却流淌着守护家国的热血。

作为武则天的后人,她们家族历代都在关键时刻为国家贡献力量,这份使命,此刻沉甸甸地压在她肩头。

挂断视频前,堂姐童雨薇突然说:“诗涵,我刚用《孙子兵法》里的‘树上开花’之计,在商业银行给你开了个特别通道。

后续研发资金,随用随取。”

堂哥则发来一串加密代码:“这是军方最新的芯片参数,或许对你有帮助。”

会议结束后,童诗涵立即驱车前往南山区新兴产业园区。

穿过地下三层停车场,她在一面普通的消防栓前驻足。

输入密码,墙面缓缓滑开,露出一条幽深的通道。

冷白色的灯光下,穿着防尘服的科研人员匆匆而过,远处传来精密仪器的嗡鸣声。

“童总!”

首席科学家张教授迎上来,镜片后的眼睛布满血丝,“光刻机的光源系统始终无法突破,现在的效率连国际标准的三分之一都达不到......”童诗涵走进核心实验室,看着巨型光刻机庞大的身躯,突然想起小舅舅送她的那本《孙子兵法》。

“张教授,”她沉思片刻,“我们换个思路。

三十六计里有‘偷梁换柱’,既然现有的光源技术难以突破,我们能不能寻找替代方案?

比如......”她指着墙上的激光理论图,“用多束低功率激光合成高能量光束?”

张教授眼睛一亮:“理论上可行!

但这样对光路校准的精度要求近乎苛刻......”“我要的就是苛刻。”

童诗涵转身对助手说,“联系港城的堂哥,调一批军工级的精密陀螺仪过来。

另外,让财务部开通和宝安商业银行的专线。”

夜幕降临时,童诗涵独自留在监控室。

屏幕上跳动的数据流间,她仿佛看到了千年前的战场——武则天率领大军排兵布阵,运筹帷幄。

而此刻,她正以另一种方式,在科技的战场上冲锋陷阵。

手机突然震动,是母亲发来的消息:“你大舅爷托人送来一箱古籍,说是武家密卷里记载过类似的‘以柔克刚’之术,或许对你有启发。”

童诗涵会心一笑,回复道:“告诉大舅爷,等光刻机研发成功,我要请他来亲自剪彩。”

离开实验室前,童诗涵站在巨大的落地窗前,俯瞰着阿深市璀璨的夜景。

她知道,这场芯片攻坚战才刚刚开始。

作为童家的女儿,作为武氏血脉的传人,她必须让中国制造的光刻机,在世界舞台上绽放光芒。

而这份使命,早己融入她的骨血,成为支撑她在商海披荆斩棘的力量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