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戳我直接看全本<<<<
转眼间五年过去了。

小满 6 岁了。

陈满仓终于体会到了什么叫长姐如母。

自己从周岁过后,几乎都是二丫带着他。

二丫虽只比小满大西岁,但她极为聪慧懂事,平日里总是跟着母亲仔细观察如何照顾孩子。

喂饭穿衣时,她那稚嫩的小手熟练地摆弄着衣物,系扣子、整衣领,动作虽略显笨拙却极为认真,嘴里还不时念叨着‘小满乖,穿暖了才不会生病’。

让小满无比的无语。

夏天烈日炎炎。

正是农忙时节,大家都在抢收早稻,准备种晚稻。

小满只知道南方,两季三熟。

(早稻晚稻与油菜或者冬麦)金黄的稻穗在烈日下低垂,微风拂过,涌起层层稻浪。

农民们头戴斗笠,弯腰挥舞着镰刀,汗水湿透了他们的衣衫,男人双手握紧一个禾把,(十条禾放一个禾把)举过肩膀,用力往禾斛里的木板一甩,接着又重复这个动作,大概六下能把稻谷甩干净。

却没有人停下手中的动作,这是与时间赛跑的农忙时节,早一刻收割完,就能早一刻种下晚稻,为家庭的生计添一份保障。

中午时分,小满,二丫,还有小满的堂哥,堂姐。

比大人提早半个小时回家。

也就是大人怕太阳把这些小家伙晒坏了。

小满刚走进院子就喊:娘,娘。

饭熟了没?

“你叫气呢?”

小满嘿嘿的一笑,小满发现自己越发的幼稚。

看到堂弟小路在院子的角落玩小蝗虫,走过去,准备带他去洗手。

他之所以叫小路,是因为出生的那天是白露。

农忙时是轮流做饭,就是大伯娘和自己的母亲。

至于小婶又有了身孕,刚开始显怀,每天在家里带她儿子,看顾晒场上的稻子。

大伙儿把菜端上了餐桌。

爷爷奶奶他们都回来了。

大人一桌,祖父祖母坐上首,伯父伯母坐东边。

父母坐南边,小叔小婶坐西边。

小孩一桌。

两个堂哥,一个姐姐一个堂姐,还有一个堂弟与我。

虽是古代,在这农村里没有女人不上桌的一套说辞。

祖母分好饭,大家都开吃。

今天菜里有肉。

大家眼睛放光。

小满也是一样。

心里的小人哇哇叫:肉,我要吃肉。

农忙过去了,忙碌了将近一个月。

割完早稻种晚稻。

晒完稻子交税收。

上次和父亲他们去了县城交税,这是小满第一次去县城。

县城的街道熙熙攘攘,人来人往。

在父亲身后,好奇地张望着西周。

交税的官府衙门前排着长队,人们大多面容疲惫但又带着敬畏。

衙门口的石狮子威风凛凛,仿佛在审视着众人。

看着那些穿着官服的差役,听着他们与交税百姓的对话,深刻感受到了这个朝代森严的等级制度。

士农工商,想要跨越阶级,只有读书考科举。

也了解这个朝代不是自己熟知的朝代,这个叫大夏王朝。

其他的都不知道。

小满坐在院门口,望着远方。

思绪不知飘到哪里了,本想以自己上辈子的见识来改善家里的条件。

也就是因为上次去县城交税,听到有人谈论,某个人发明一种小吃。

结果被当地的大户人家盯上,幸运的是要了他的配方。

想起上辈子的见闻,那些足以改变家庭命运的点子在脑海中不断盘旋。

可一想到在县城听到的那件事,他的心就像被一块巨石压住。

看着自己瘦弱的小胳膊小腿儿,深知以现在的自己根本无力保护家人和那些想法的成果。

再看看家中忙碌的亲人们,他们那朴实而勤劳的身影,让小满满心无奈,又看了家里的人,哎……导致他所有的想法流产。

自己得想办法读书。

有了功名,改善家里也是轻而易举,也有出处。

以读书的身份,家里做一些符合这社会的东西别人也不敢盯上,只要小打小闹就行。

晚上吃完饭,祖父坐在桌子上发话,村里的私塾己经停办了好几年。

今天听说隔壁王村开办了新的一个私塾,打算让家里的孩子去那认两个字。

小满听到这话,心不由激动起来。

心里的小人在哇哇大叫:没想到机会来的这么突然。

本想怎样找机会向家人提出读书来着。

明天大柱二柱去隔壁王庄打听清楚。

一大早,二组和三组吃完饭就去了隔壁王庄,三里路左右。

小满自己玩。

虽然农忙过去了,可农村农家的事永远做不完。

堂哥,堂姐,姐姐他们都去山上拾柴火,挖野菜了。

快到中午。

大伯和小叔回来。

小满赶紧递上凉开水,又是扇风。

妥妥的小狗腿。

这把家人们都逗笑了。

让小满有些不好意思。

幸好他有成年人的灵魂,脸皮厚。

那一双无辜的眼神看着大伯和小叔。

大伯说:中午吃饭的时候说,省的到时候又要再说一次。

小满讪讪一笑,但还是在帮大伯小叔扇扇子。

“好了,你去玩吧。”

小满才满意的到院子里去玩,看着大伯和小叔的神情,知道他们打清清楚了,不急一时知道。

吃饭时,祖父让大伯把打听事情讲讲。

大伯娓娓道来,束脩一年一两五,平时过节送一些礼,其它是自己买笔墨纸砚,书籍。

还有拜师六礼。

拜师礼礼有:芹菜,莲子,红豆,红枣,桂圆,干瘦肉条。

小叔补充道,还有 10 天,就开始报名。

学童自己准备,开蒙书,叫什么三百千。

说是书店老板都知道。

陈老头听了后,看向张氏:“老婆子,我打算先把三个孙儿都送去,先学一年再做打算。

银钱够不够?

小路太小了,等过一两年再说。”

小满听到祖父的话,看了看堂哥。

他们脸上藏不住的笑意。

姐姐和堂姐,眼神却充满向往。

却是更多的失落。

心里决定以后自己读书回家教姐姐。

这事,到时候再说。

陈老头继续说:“明天老三上云阳拿些钱去县城买六礼和书,还有什么笔墨纸砚?

谁还有什么补充的?”

这时小满站起来,恭敬地说道:“爷爷,我平日去胖子家里。

看见胖子的读书写字,知晓些文具之事。

书买一套就可以,大家可轮流看,互相讲解。

好纸可以用来正式书写课业,差点的纸用来平日练习,这样能节省不少。

砚台较为贵重,用一个碗盛着就行。

笔容易损耗,可多买几只。”

大伯道:“还是我大侄儿脑子转的快。”

大家哄堂大笑。

吃完饭,洗漱的洗漱,洗碗的洗碗。

李梅看着儿子用手勾了勾,小满跑过去。

“娘怎么了?”

“想不想读书?”

“想,我会努力读书。”

轻声说道:‘小满啊,读书可是大事,你若真有此决心,娘便是再辛苦些也会供你。

’小满望着母亲,坚定地点点头,小手不自觉地攥紧衣角。

第二天,小满轻快的脚步随着堂哥哥他们去山上,捡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