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兵进山东

>>> 戳我直接看全本<<<<
徐达和常遇春率领大军浩浩荡荡地向山东进发。

只见那旌旗在风中猎猎作响,高高飘扬,数量之多,仿佛连成一片彩云,遮天蔽日,令人望而生畏。

将士们身着坚固的铠甲,在阳光的照耀下闪耀着冷冽的光芒,那光芒恰似寒星闪烁,他们迈着整齐的步伐,如同一股不可阻挡的钢铁洪流般涌动向前。

一路上,这支大军纪律严明,对百姓秋毫无犯。

每一位士兵都牢记着军规,绝不骚扰百姓一丝一毫。

他们的行动整齐划一,犹如经过精密调校的机械。

所过之处,道路两旁的百姓们纷纷停下手中的活计,驻足观望。

百姓们的眼中满是敬畏之色,看着那威武的军队、飘扬的旌旗和闪耀的铠甲,他们仿佛看到了国家的希望和未来的安定。

他们心中明白,这支威武之师是为了推翻元朝的残暴统治,为百姓们带来新的希望与安定。

他们期待着这支军队能够早日取得胜利,让他们过上和平、幸福的生活。

百姓们交头接耳,低声议论着这支军队的威武和气势,眼中流露出对未来的憧憬和向往。

有些人甚至默默地为军队祈祷,希望他们能够旗开得胜,早日结束战乱,让这片土地重新恢复生机与繁荣。

在漫长而艰苦的行军途中,日复一日,大军在崎岖的道路上艰难前行。

头顶的烈日无情地炙烤着大地,仿佛要将世间万物都烤化一般。

士兵们汗流浃背,却依然保持着整齐的队列,坚定地向着目标迈进。

这一日,如同往常一样,大军在蜿蜒的道路上徐徐前行。

忽然,前方传来一阵喧哗声。

徐达正在马上思考着战略部署,听到这阵动静,微微皱起了眉头。

很快,一名士兵急匆匆地跑来,神色紧张地向徐达禀报:“将军,前方有一位老者拦住了大军。

我们试图劝说他离开,但他执意不肯,声称一定要见到将军您。”

徐达听闻后,心中一动。

多年的征战生涯让他明白,民间多有智者,那些隐藏在百姓中的高人往往能在关键时刻提供宝贵的建议。

说不定这位老者有重要之事相告,或许会对此次北伐之战产生重大影响。

想到这里,徐达毫不犹豫地下令:“停下前进的步伐,本将军要亲自接见这位老者。”

很快,徐达在众将士的簇拥下来到了队伍前方。

只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静静地站在道路中央,他身着朴素的衣衫,眼神却格外坚定。

徐达翻身下马,稳步走到老者面前,微微拱手道:“老人家,不知您拦住我军有何要事?”

老者白发苍苍,如雪的发丝在微风中轻轻飘动,然而他却精神矍铄,丝毫没有老态龙钟之相。

他身姿挺拔,虽历经岁月沧桑,却依旧脊梁笔首,仿佛一棵久经风雨却屹立不倒的苍松。

他的眼神中透露出睿智与坚定,那是一种经过岁月沉淀和世事磨砺后的深邃光芒。

双眸明亮而有神,仿佛能洞察世间万物的奥秘,又似藏着无尽的智慧宝藏。

他见到徐达,脸上露出敬重之色,缓缓地、恭敬地行礼道:“将军,老朽听闻将军率军北伐,心中感慨万千。

想当年,天下大乱,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苦不堪言。

如今将军率领正义之师,北上伐元,实乃顺应天意、造福万民之举。

老朽虽己年迈,但心中仍怀着对国家安定、百姓幸福的渴望。

故而特来献上一计,望能助将军一臂之力,让这天下早日恢复太平,让百姓们能过上安稳的日子。”

徐达见老者行礼,连忙三步并作两步上前,双手稳稳地扶起老者。

他神色中满是敬重与急切,诚恳地问道:“老人家,快快请起。

您不辞辛劳前来见我,定是有非凡之见。

我徐达深知行军打仗,智慧谋略不可或缺。

如今我等率军北伐,前路艰难险阻众多,正需高人指点。

老人家有何妙计?

快快请讲,若此计可行,定当为我军北伐大业增添助力。”

老者微微眯起双眼,思索片刻后,缓缓抬起手捋了捋那如雪的胡须。

他的动作不紧不慢,带着一种岁月沉淀出的沉稳。

随后,他微微张开双唇,缓缓说道:“将军且听老朽一言。

这山东之地,元军虽看似有一定兵力,然而他们内部却早己不和。

各将领之间为了权势、利益,争权夺利,矛盾重重。

他们彼此猜忌,互不信任,犹如一盘散沙。

将军可抓住此良机,派人乔装打扮,悄然潜入元军内部。

这些人可在元军之中散布谣言,夸大他们之间的矛盾,让那些本就心存芥蒂的将领们更加互相猜忌。

如此一来,元军内部必然陷入混乱,人心惶惶。

届时,将军便可趁机率领大军进攻。

以将军之英明神武,将士之勇猛无畏,趁着元军混乱之际发动攻击,必能一举攻克山东。

此乃老朽之浅见,望将军斟酌。”

徐达听后,脸上瞬间绽放出惊喜之色,大喜过望。

他的双眼睁得大大的,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那光芒犹如璀璨的星辰般耀眼。

他激动地双手微微颤抖,心中对此次北伐胜利的信心又增添了几分。

他再次向老者恭敬地行礼道:“多谢老人家指点。

此计甚妙,实在是高瞻远瞩,洞察入微。

若能依此计成功攻克山东,老人家当记首功。

我徐达定当向陛下奏明您的功劳,让陛下重重赏赐于您。”

随后,徐达不敢有丝毫耽搁,立即召集亲信将领。

片刻之间,几位得力的亲信将领便匆匆赶来,他们个个神色肃穆,等待着徐达的指令。

徐达面色凝重地将老者的计策详细地告知众人,将领们纷纷点头称赞,认为此计可行。

接着,他们开始商议具体的实施步骤,每一个细节都反复斟酌,力求做到万无一失。

商议完毕后,他们精心挑选了一批机智勇敢的士兵。

这些士兵都是经过严格筛选,有着过人的智慧和勇气。

他们被集中起来,进行乔装打扮,有的扮成商贩,有的扮成难民,各自有着不同的身份掩护。

准备妥当后,他们悄然潜入元军内部。

这些士兵们凭借着机智灵活的头脑和勇敢无畏的精神,巧妙地散布着谣言。

他们在元军的营地中、酒馆里、集市上,不动声色地将元军将领之间的矛盾渲染得更加激烈。

他们编造出各种故事,夸大将领们的争斗和矛盾,让元军士兵们对自己的将领产生怀疑。

渐渐地,元军内部开始互相猜忌,人心惶惶。

将领们之间的信任被彻底打破,他们开始互相防范,甚至有的开始暗中谋划自己的退路。

整个元军营地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

时机成熟,徐达敏锐地察觉到这是发起进攻的绝佳时刻。

他眼神坚定,果断地率领大军发起猛攻。

刹那间,战鼓如雷般擂动,那沉闷而有力的鼓声仿佛要震碎苍穹。

杀声震天动地,明军将士们高呼着口号,如汹涌的潮水般向元军涌去。

元军在混乱之中,根本无法组织起有效的抵抗。

他们的将领们互相猜忌,士兵们人心惶惶,面对如狼似虎般扑来的明军,完全不知所措。

有的元军士兵甚至还未拿起武器,就被明军的气势所震慑。

在明军的猛烈攻击下,元军纷纷溃败,丢盔弃甲,西处逃窜。

徐达的大军如猛虎下山般,势不可挡。

他们士气高昂,奋勇向前,每一位将士都发挥出了自己最大的战斗力。

他们所到之处,元军望风而逃。

明军一路高歌猛进,攻克了一个又一个城池。

每攻克一座城池,他们就迅速巩固战果,安抚百姓,为后续的战斗做好准备。

不久,山东全境被攻克。

百姓们得知明军胜利的消息后,欢呼雀跃。

他们纷纷走出家门,涌上街头,用最热烈的方式迎接明军的到来。

百姓们脸上洋溢着喜悦和希望,他们为摆脱了元军的统治而感到无比高兴。

徐达和常遇春站在城楼上,望着这片刚刚被征服的土地,心中充满了自豪与感慨。

他们看着欢呼的百姓,看着曾经被元军占据的城池如今飘扬着明军的旗帜,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成就感。

然而,他们也清楚地知道,这只是北伐之路的第一步,还有更多的挑战等待着他们。

前路依然漫长,困难重重,但他们毫不畏惧,心中充满了坚定的信念和决心,誓要为大明王朝的统一和百姓的幸福而继续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