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二狗——是这个普通的小县城里,默默无闻的一个小人物,每天为生计忙忙碌碌,周而复始。
可有一天,就连张二狗他自己都没有想到,他的命运会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开始转变——那就是自从张二狗省吃俭用,自费出版了一本小说之后。
自费出书,在这个时代本不算稀奇事,不知是巧合还是什么原因,偏偏这时,一则消息在县政府大楼悄然传开。
据可靠消息证实,张二狗的亲弟弟,即将从外县调任本县担任县长。
这消息就像一长了翅膀一样,迅速传遍了县政府大楼和各个机关单位的每间办公室。
张二狗很快凭借这本凝结自己无数心血的小说,迎来了人生的重大转折,顺利地加入了县作家协会,光荣地成为了一名县作家协会会员。
身份的转变如同一场梦幻的奇遇,昔日那个普普通通的张二狗,瞬间摇身一变,成了众人瞩目的“张老师”“张作家”。
县作协对张二狗的作品给予了极高的重视,特意为他的小说举办了一场研讨会。
研讨会地点就选在县里颇具规模的一家大酒店餐厅,这是县里其他别的作家从没有过的待遇。
研讨会当日,县里二十多位作家齐聚一堂,大家围坐在会议桌旁,空气中弥漫着浓厚的文学气息。
县作协主席——赵子夫,县最高学府笫一高级中学校长,亲自主持了本次研讨会。
在一阵热烈的掌声中,在当地小有名气,长期在县报发表作品的李作家率先发言。
他站起身清了清嗓子,神情庄重侃侃地说道:“张老师的这部巨著,从书名开始便展现出独特的魅力。
《留守乡村的活寡妇》,诸位细品,仅仅是这个名字,就能让人感受到扑面而来的浓郁的生活气息。
特别是这个‘活’字,堪称神来之笔!它生动鲜活地展现出一种生活状态,让我们真切地看到,那些丈夫长期外出打工的家庭中,妻子独守空房的孤寂与落寞。
她们不仅要承受心灵上对丈夫的思念之苦,还要忍受肉体上的那份煎熬,这个字将她们复杂的情感和艰难的处境刻画得入木三分。”
李作家的发言引发了在座作家们的强烈共鸣,大家纷纷点头,一场关于文学创作与生活洞察的热烈讨论就此展开 。
在某平台拥有上百名粉丝的美女作家刘月月,谈及张老师的小说时,难掩内心的激动,眼中闪烁着光芒,语调微微上扬:“说实话,当我翻开张老师这篇小说,就被一股无形的强大力量深深吸引住了,我几次沉浸在其中难以自拔,是流着泪读完的。
作为一名女性,我对书中所描绘的那些留守家中的女人,有着强烈的共鸣 。
她们的坚韧、无奈与付出,我都感同身受。
特别是女主人公翠花二嫂,她的形象被刻画得太真实了。
上有年迈体弱、需要悉心照料的老人,下有年幼懵懂、渴望关爱的孩子,家里家外大大小小的事务,全都沉甸甸地压在她一个女人的肩上。
张老师以他那浑厚而又充满力量的笔法,把这个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
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神态,都仿佛就在眼前。
尤其是对她内心的描写,那细腻入微的笔触,将一个勤劳善良的家庭妇女形象活灵活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让人动容。”
曾获得本县“黑土地杯”一等奖的诗人笔名关东客的作者,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目光中满是赞赏,激动地说道:“张老师的这部作品,恰似我们脚下这片广袤无垠、如诗如画的黑土地,蕴含着无尽的生机与内涵。
这部作品的每一个字,就如同那一粒粒饱含希望的种子,看似随意地播撒在这片文学的土壤之上,但最终生长出来的,却是令人欣喜的丰收盛景。
你看啊,那沉甸甸的谷穗,在微风中谦逊地弯腰,仿佛在诉说着成长的故事;黄澄澄的玉米,颗粒饱满,宛如大地馈赠的金色珍宝;还有那绿油油的蔬菜,鲜嫩欲滴,充满着蓬勃的生命力。
这一切的一切,每一粒、每一棵,都是张老师用心血播下的呀!他用文字辛勤耕耘,用情感悉心灌溉,才为我们带来了这样一部充满力量与温暖的佳作 。”
赵小文是一位自费出版过小说散文集的年轻作家,在当地文学圈子里也小有名气,他发言道:“张老师的这篇小说,结构编排精妙绝伦,主次分明,条理清晰得如同精心绘制的蓝图,引领着读者一步一步深入故事的核心。
情节的起伏更是拿捏得恰到好处,犹如山间蜿蜒曲折的小径,时而平缓,让人惬意漫步;时而陡峭,瞬间抓住读者的心,一切都把握得精准无误。”
一位头发花白、看似有着丰富文学阅历的人称于老的作家接过话茬,不住点头道:“确实如此,不过我觉得最值得称赞的,是张老师对人物的心理刻画,简直细致入微、精准有神。
特别是对刚刚度完蜜月丈夫就不得不外出打工的英子,看见自家大黄狗***后,和村里其它母狗撕咬交配的那一段描写,实在是神来之笔。”
他顿了顿,似乎在回味那精彩的情节,接着说道:“在这段描写里,英子的那种愤怒,破坏了她平日里对生活秩序的认知;悔恨则源于她或许觉得自己没能拴住自家的狗;而娇羞,又隐隐透露出作为女性对这种略显私密、原始场景的本能反应;可那一丝渴望,却又像是在平静生活下涌动的暗流,展现出她内心深处对某些未知情感和生活变化的期待。
这几种复杂的心情交织在一起,被张老师展现得淋漓尽致,让人不由自主地产生一种欲罢不能,想要一直读下去的渴望。”
众人就这样,你一言我一语,讨论得热火朝天。
有人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意义,有人赞叹张老师对环境描写的独到之处,无一不对张二狗——如今大家都尊敬地称他为张老师的这部力作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和肯定。
最后,一直静静聆听的县作协主席终于按捺不住内心的崇拜之情。
他站起身来,神情激动,声音微微颤抖地总结道:“张老师他的这部传世之作,意义非凡,绝对是我县文学领域的一部扛鼎之作。
它独特的叙事风格、深刻的思想内涵,还有对人性细致入微的刻画,都将为我县文学创作的发展方向带来深远的影响,激励着我们县一代又一代的文学创作者不断探索、前行 。”
研讨会在一片欢声笑语 、觥筹交错中圆满结束。
自从张二狗自费出版的小说举办研讨会之后,他整个人就像被注入了新的活力,浑身上下透着一股前所未有的精气神。
从前的张二狗,日子过得随性又邋遢。
一件洗得发白、领口松垮的老头衫,搭配着大裤衩,脚蹬一双拖鞋,这便是他出门的日常装扮,丝毫不顾及旁人的眼光,晃晃悠悠地穿梭在大街小巷,完全是一个市井小民的模样。
可如今,一切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无论天气如何变化,他都固执地穿着一件微微泛黄的白衬衫;外面套着的西装,也有些褶皱。
脖子上系着一条领带,颜色倒是鲜艳夺目,可质地一看就很廉价,满眼的粗糙。
即便如此,这一身装扮穿在他身上,竟莫名有一种别样的“精气神”,他的腰杆挺得笔直,犹如一棵苍松,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骄傲劲儿,仿佛在向全世界宣告他的蜕变。
他手里拎的东西也换了。
曾经那个印有某某男科医院广告的无纺布兜,早已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文件包,被他小心翼翼地夹在腋下,时不时还伸手去摸一摸,仿佛里面装着的是全世界最珍贵的宝藏。
再看他的头发,本来就所剩无几,却被精心地梳理成三七分,每一根都直挺挺地贴在头皮上,像是被刻意排列整齐的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