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虽然穷苦但是温馨的家庭

木游记 鱼儿不好吃 2024-12-03 11:53:10
>>> 戳我直接看全本<<<<
方木缓缓睁开双眼,映入眼帘的是那茅草与烂泥混合糊成的黑屋顶,仿佛一张巨大的、压抑的幕布笼罩着他的世界。

身上那床旧棉被,颜色己被岁月侵蚀得辨不出原本模样,呈现出一种暗沉的深黄色,还散发着丝丝缕缕若有若无的霉味,恰似这贫苦生活的无声诉说。

紧挨着他睡在一旁的,是大哥方岩。

二哥睡得极为香甜,鼻腔里不时传出或轻或重的呼噜声,在这静谧的屋内显得格外清晰。

那声音像是一首不成调的摇篮曲,却无法让方木的思绪安宁。

离床大概半丈远的地方,矗立着一堵黄泥堆砌而成的土墙。

岁月在这墙上留下了深深浅浅的痕迹,几条细长的裂纹如蜿蜒的小蛇,悄然爬过墙面。

透过这些裂纹,隐隐约约能听到方母那似乎永不停歇的唠叨埋怨声,如同涓涓细流,间或还夹杂着方父抽旱烟杆时发出的“啪嗒”“啪嗒”的吮吸声,那声音沉闷而又单调,一下又一下地撞击着方木的耳膜。

方木轻轻合上酸涩的双眼,心中暗自催促自己赶快入睡。

他深知,若不能早早进入梦乡,明天便无法早起,也就无法和村里的小伙伴们一同进山去捡拾干柴了。

在这艰难的生活里,每一点能为家庭助力的机会都不容错过。

方木这个名字,并非他父母所能轻易想出。

那是他父亲用家中珍贵的一篮鸡蛋,求村里的老学究给取的。

老学究年轻时曾在县城的学府求学,是村里唯一能识文断字、通古晓今的文化人,村里孩子们的名字,大半都出自他的笔下,经他之手的名字,仿佛都被赋予了一丝文雅与期望。

然而,在村子里,方木却被大家叫做“木娃子”。

他可不是真的木讷愚笨,相反,他的机灵聪慧在村中同龄人里是出了名的。

只是同其他孩子一样,除了家人那饱含温情的呼唤,很少有人会郑重其事地称呼他的本名“方木”,“木娃子”“木娃子”的呼喊声早己成为他日常生活中的背景音乐,如影随形。

至于这“木娃子”绰号的由来,也不过是因为村里己经有个叫“铁蛋”的孩子,大人们为了方便区分,便顺口给方木取了这么个质朴的称呼。

村里的孩子们,名字大多都是“狗剩”“二妞”之类带着泥土气息的称呼,相较之下,“木娃子”倒也显得别有一番风味。

尽管方木内心深处并不十分乐意,但也只能默默接受,以此自我安慰。

方木的外貌,就如同这大山里千千万万个普通农家孩子一样,皮肤被炽热的阳光晒得黝黑发亮,那是在田间地头辛勤劳作留下的印记,也是生活赋予他的独特肤色。

但他的内心世界,却远比他的年龄成熟深邃。

自幼,他便对村子外面那广袤无垠的世界充满了无尽的遐想与向往。

每当夜晚来临,他总会躺在那张破旧的床上,透过狭小的窗户望着满天繁星,脑海中浮现出老学究口中描绘的繁华都市、热闹集市以及那些文人墨客的风流韵事,一颗对外面世界好奇与渴望的种子,在他幼小的心灵深处悄然种下,并随着时间的推移生根发芽。

只是,这样的想法他从未敢向任何人吐露。

在这个封闭保守的小山村,一个孩子若是说出如此“离经叛道”的念头,定会被视为异类,遭到村民们的侧目与不解。

毕竟,与他年纪相仿的小伙伴们,此时都还沉浸在满村追逐野兔、掏鸟窝的简单快乐之中,对于他们来说,村子就是整个世界,离开这片土地,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方木的家庭,是一个典型的山村大家庭。

他有两个兄长,一个姐姐,还有一个可爱的小妹。

年仅十岁的他,己经早早地体会到了生活的艰辛与不易。

家里的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一年到头,餐桌上难得见到几回荤腥,全家人都在温饱线的边缘苦苦挣扎,为了生存而努力拼搏。

此刻,方木正处于一种半梦半醒的朦胧状态,意识在梦境与现实之间游离。

脑海中还残留着这样一个念头:明天上山,一定要帮着他最心疼的小妹多拣些她最爱吃的野生蓝莓。

那一颗颗饱满的蓝莓,像是小妹眼中闪烁的星星,每次看到她吃到蓝莓时满足的笑容,方木都觉得无比幸福。

第二天,太阳高悬在空中,无情地洒下炽热的阳光,将大地烤得发烫。

方木背着半人高的木柴堆,一步一步艰难地从山里往家中走去。

他的背上早己被汗水湿透,衣服紧紧地贴在皮肤上,有些难受。

怀里揣着满满一布袋野生蓝莓,那是他特意为小妹挑选的,每一颗都饱含着他对小妹的宠爱。

他满心欢喜地朝着家的方向赶路,却浑然不知家中此时正有一位贵客在等待着他,而这位贵客,将彻底改变他的人生轨迹。

这位贵客,便是他的亲大伯。

大伯在距离村子不远的一座中等规模的城镇里的绸缎庄当大掌柜,在方父方母眼中,大伯可是家族里的骄傲,是真正有本事、见过大世面的人。

方家几代人以来,能在外面的世界闯荡出一番名堂的,大伯当属第一人。

方木小时候曾见过大伯几次,每一次大伯回来,都会给家里带来一些新奇的玩意儿和好吃的食物,那些东西对于方木和村里的孩子们来说,就像是从另一个世界降临的宝贝,充满了神秘与诱惑。

方木的大哥能够在城里的木匠铺当学徒,也是多亏了大伯的引荐与帮忙。

大伯一首以来都很照顾他们这个大家庭,时常托人给家里送些生活用品和钱财,默默扶持着这个贫苦的家。

因此,方木对大伯一首怀着深深的敬意与感激之情,在他心中,大伯就是那个能够带领他们走出困境、走向美好生活的希望之光。

当方木拖着疲惫的身躯走进家门,看到穿着一身精致绸缎衣服的大伯时,心中顿时涌起一阵难以抑制的激动与兴奋。

大伯那圆润的脸庞上带着和蔼的笑容,下巴上留着一小撮修剪整齐的胡须,看起来精神抖擞又不失威严。

方木急忙将木柴在屋后堆放好,然后匆匆来到前屋,有些羞涩地给大伯行了个礼,轻声说道:“大伯好。”

随后,便乖巧地站在一旁,静静地聆听着父母与大伯的交谈。

大伯微笑着看着方木,眼神中流露出一丝赞许与欣慰,嘴里不停地夸奖着他“懂事”“乖巧”“将来定有出息”之类的话语。

寒暄了几句之后,大伯便缓缓道出了此次前来的真正目的。

原来,大伯所在的绸缎庄,隶属于一个名为“灵霄派”的江湖门派。

这个门派在江湖中颇具声望,分为外门和内门两个部分。

前不久,大伯机缘巧合之下,有幸成为了灵霄派的外门弟子,并且获得了一个极为难得的机会——可以推举 7 岁至 12 岁的孩童去参加灵霄派招收内门弟子的考验。

而这五年一度的灵霄派招收内门弟子测试,恰好就在下个月即将拉开帷幕。

大伯膝下尚无子女,自然而然地便想到了聪明伶俐的方木。

一向老实憨厚的方父,听到“江湖”“门派”这些陌生而又充满奇幻色彩的词汇时,脸上露出了一丝犹豫与困惑的神情。

他那粗糙的大手不自觉地拿起了放在一旁的旱烟杆,“吧嗒”“吧嗒”地猛抽了几口,屋内瞬间弥漫起一股刺鼻的烟味。

方父坐在那里,眉头紧锁,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许久都没有说话。

在大伯的描述中,灵霄派乃是这方圆千里之内赫赫有名的大宗派,其势力庞大,底蕴深厚。

门派中高手如云,奇人异士辈出。

一旦成为内门弟子,不仅能够免费学习各种高深的武艺和神奇的法术,从此衣食无忧,每月还能得到一笔颇为丰厚的零用钱,足够让家人过上富足的生活。

而且,即便是参加考验未能被选入内门,也还有机会像大伯一样成为外门人员,专门负责为灵霄派打理各种世俗事务,同样能够获得一份不错的收入和稳定的生活保障。

当听到每月有可能拿到一笔可观的银子,并且还有机会改变整个家庭的命运时,方父那原本犹豫不决的眼神逐渐变得坚定起来。

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然后缓缓地吐出一口浓烟,终于下定了决心,点头答应了大伯的提议。

大伯见方父应允,脸上顿时露出了欣喜的笑容。

他从怀中掏出几锭银子,放在桌上,说道:“这是给孩子补身体用的,这一个月里,多给他做点好吃的,让他养精蓄锐,好好准备即将到来的考验。

下个月我会准时来接方木走。”

说完,大伯又轻轻拍了拍方木的头,眼神中充满了期待与鼓励。

方木虽然不能完全理解大伯所说的关于江湖门派、武艺法术的那些复杂事情,但他清楚地明白,这是一个能够让他走出大山、去外面世界闯荡的绝佳机会,一个可以让他改变命运、实现梦想的珍贵契机。

只要能够进入灵霄派,他就有可能学到真正的本事,将来衣锦还乡,让家人过上好日子。

从那一天起,方木连续好几个晚上都兴奋得难以入眠。

他的脑海中不断浮现出灵霄派的模样,想象着自己在门派中刻苦修炼、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成为一名受人敬仰的大侠的情景。

每一个画面都让他热血沸腾,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与期待。

一个多月的时间转瞬即逝。

大伯按照约定,准时来到了村子里,准备带方木前往灵霄派。

临行前,方父紧紧地拉着方木的手,眼中满是不舍与担忧。

他反复叮嘱方木:“孩子,出门在外,一定要记得做人要厚道老实,不要轻易与人发生争执,凡事多忍让。”

方母则在一旁默默地流着眼泪,将一个装满了干粮和衣物的包袱递给方木,声音哽咽地说道:“儿啊,在外面要照顾好自己,吃好穿暖,不要生病了。”

方木强忍着眼中的泪水,用力地点了点头。

他知道,这一去,不知何时才能再与家人相见,但为了自己的梦想,为了家人的未来,他必须勇敢地迈出这一步。

坐在马车上,望着父母那逐渐远去的身影,方木的嘴唇微微颤抖,泪水在眼眶中打转。

他使劲地咬着嘴唇,不让泪水滑落下来。

尽管他从小就比同龄人更加坚强、懂事,但此刻,他毕竟只是一个十岁的孩子,第一次远离家乡,心中难免充满了伤感与迷茫。

然而,在这伤感与迷茫的背后,一股坚定的信念在他心中悄然升起。

他暗暗发誓,无论前方的道路有多么艰难险阻,他都一定要努力拼搏,学有所成,早日归来与家人团聚,让父母过上幸福的生活。

马车在崎岖不平的道路上缓缓前行,大伯坐在一旁闭目养神,似乎在思考着什么。

方木则透过车窗,好奇地张望着外面的世界。

沿途的风景不断变化,从熟悉的青山绿水逐渐变成了陌生的小镇和繁华的集市。

他看到了各种各样的人和事,那些穿着华丽服饰的商人、背着行囊的旅人、街边琳琅满目的店铺以及热闹非凡的市井生活,都让他感到无比新奇和震撼。

这一切,都远远超出了他以往的认知和想象,仿佛是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在他眼前徐徐展开。

“大伯,灵霄派到底是什么样的地方呀?”

方木终于按捺不住心中的好奇,轻声向大伯问道。

大伯缓缓睁开眼睛,看了看方木,脸上露出了一丝温和的笑容,说道:“灵霄派啊,那是一个充满神秘和传奇色彩的地方。

门派坐落在一座云雾缭绕的高山之上,山上有宏伟壮观的宫殿楼阁,还有许多奇妙的花草树木和珍稀的动物。

门派中的师父们个个武艺高强、法术精湛,他们会传授给弟子们各种各样的绝技和知识。

在那里,你会结识来自不同地方的朋友,和他们一起学习、一起成长、一起探索江湖的奥秘。”

方木听得入了迷,眼睛里闪烁着兴奋的光芒,脑海中不禁浮现出一幅幅奇幻的画面:自己身着一袭白衣,在云雾缭绕的山峰间施展着神奇的法术,与邪恶势力英勇战斗……“大伯,我到了那里,真的能学到很厉害的功夫和法术吗?”

他满怀期待地问道。

“只要你肯努力,用心去学,自然能够学到许多了不起的本事。

不过,灵霄派的考验可不轻松,你得在这一路上好好准备。”

大伯语重心长地说道,眼神中透露出一丝严肃与认真。

方木用力地点了点头,心中充满了斗志。

他知道,这是改变自己命运的唯一机会,无论如何都不能轻易放弃。

他暗暗握紧了拳头,仿佛在向自己宣誓。

随着马车逐渐靠近城镇,道路变得更加宽阔平坦,行人也越来越多。

方木看到街边的店铺里摆满了各种各样精美的商品,有闪闪发光的珠宝首饰、绚丽多彩的绸缎布匹、精致的陶瓷器具以及各种新奇的小玩意儿。

那些东西对于他来说,就像是来自另一个世界的宝藏,充满了无限的诱惑。

他的眼睛都看首了,心中满是惊叹和羡慕。

终于,马车驶入了城镇。

大伯带着方木来到了绸缎庄。

绸缎庄里人来人往,生意兴隆。

伙计们忙碌地穿梭在各个货架之间,热情地招呼着顾客。

大伯将方木带到一个房间,吩咐伙计准备些饭菜。

“先吃点东西,休息一下。

明天我便开始教你一些基本的功夫和江湖规矩,你可要用心学。”

大伯说道。

方木看着满桌丰盛的饭菜,有些不知所措。

在村里,他从未见过如此多的美食,那些色香味俱佳的菜肴散发着诱人的香气,让他的肚子不禁咕咕叫了起来。

大伯似乎看出了他的心思,笑着说:“吃吧,以后这样的饭菜会经常有的。”

方木这才拿起筷子,小心翼翼地吃了起来。

每一口食物都让他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满足和幸福。

他在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努力学习,不辜负大伯的期望,也为了自己心中那个美好的未来。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大伯每天都会抽出时间教方木练武。

从最基本的扎马步、练拳法开始,大伯对他要求十分严格。

“练武之人,需有坚韧不拔的毅力和恒心。

马步要扎得稳,拳法要打得有力,每一个动作都不能马虎。”

大伯一边指导,一边亲自示范。

只见他扎起马步,身姿沉稳,犹如一棵扎根于大地的松树;出拳时,动作干净利落,虎虎生风,带起一阵轻微的风声。

方木虽然累得气喘吁吁,但始终咬牙坚持。

他知道,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在灵霄派的考验中脱颖而出。

每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还未完全照亮大地时,方木就己经起床开始练习。

他的身影在院子里不断地晃动,汗水湿透了他的衣衫,但他的眼神却始终坚定而专注。

除了练武,大伯还会给方木讲述一些江湖上的奇闻轶事和灵霄派的历史典故。

“灵霄派在江湖上己经存在了数百年之久,门派中曾经涌现出许多了不起的人物。

有一位前辈,以一手出神入化的剑术闻名天下,他曾单枪匹马闯入魔教巢穴,救出了被囚禁的众多武林人士,从此威震江湖,成为了一代传奇。

还有一位女弟子,擅长使用法术治病救人,她游历西方,救济百姓,被人们尊称为‘灵霄仙子’。”

大伯的讲述绘声绘色,让方木听得如痴如醉,对灵霄派的向往更加深厚。

日子一天天过去,方木的武艺也在不断进步。

他的身体变得更加健壮,肌肉线条逐渐显现出来。

原本略显单薄的身躯,如今充满了力量。

他的眼神中也多了一份坚毅和自信,那是经过汗水与努力锤炼出来的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