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位快坐,今日只是家宴,不必如此拘谨。”
曹叡说完便在龙椅上入座。
夏侯献抬头看去,曹叡很是年轻,神采奕奕,并不像印象中那种面色苍白的模样。
也难怪,如今的曹叡刚登基不久,也就二十三岁,只比夏侯献大三岁而已。
听到曹叡说到家宴,夏侯献也下意识的把目光向席间扫去。
坐在最上首案几的是一位长相英武、刚毅的男人。听阿母说,那便是大将军曹真曹子丹了。
此时的曹魏宗族中,最能打的非曹真莫属。
当然,大司马曹休也是一代名将,只是他如今正在淮南为督,并没有出席这次宴会。
酒过三巡,曹叡忽然对着曹真下位处席间的一名男子说道:
“阿苏啊,听说卿自从领骁骑将军后,府上可是门庭若市,可有此事?”
被唤作阿苏的男子赶忙拱手回道:“陛下明鉴,确有此事。”
“哦?”曹睿问道,“那卿可有贤才举荐?”
“禀陛下,臣以为真正的英才假以时日必然会为陛下所用,为大魏所用。臣并无识人之明,不敢妄下判断。”
“原来如此。”曹叡意味深长的点了点头,目光有意无意的向着几位大魏公主这边扫过。
那位被唤作阿苏的人叫做秦朗,论辈曹叡应该管其叫声“叔父”?
原因是秦朗本是吕布部将秦宜禄的儿子,曹操霸占了秦宜禄的夫人杜氏后便将他的儿子秦朗收为了养子。
曹操那句“汝妻子,吾养之”,真的是做到了言出必行。
说起秦朗,为人低调,低调到什么程度呢?就是宁愿什么也不做,也绝不犯错。
百官知道他与天子曹叡亲近,多去贿赂于他,然而他完全不为所动。
钱,照收,事,不办!
巧了,曹叡还就喜欢他这个低调的性格。
换句话说,他是不喜欢各种权贵借着各种关系来找他这个天子要官做。
曹丕在位时还没那么多麻烦,到了曹叡继位后,朝中一下子多了许多“长辈”,这就十分考验他这个天子的手段了。
不多时,席间在一阵歌舞助兴之后进入到了用膳环节。
清河公主自从听了曹叡和秦朗之间的对话后,便有些踌躇不定,然而为了儿子的仕途,她犹豫再三还是找到了一个空档准备向曹叡开口。
曹叡似乎看出了清河公主的心思,率先看向夏侯献开口道:“这是姑母的儿子吧。”
没等清河开口,夏侯献站起身恭敬道:“仆夏侯献,拜见陛下。”
“可曾及冠?”曹叡问道。
清河见话题打开了,赶忙接过话来,“献儿刚到弱冠之年,想来也到了为国家效力的时候了。”
清河说的很直接,她也不管什么脸面,直接就是要官。
曹叡面不改色,“好说好说,眼下国家正是用人之际,只不过朕的郎官已满,卿可愿到地方上先历练历练?”
听到这话,清河内心很是不满。
要知道,夏侯献可是大魏顶级权贵家族,再怎么样入仕后也要作个天子身边的散骑常侍或者侍郎,混几年资历后便可出任地方太守,在地方上混几年就可回到京城做个九卿的官。
这是清河心里早已经安排好的路线。
虽然心中不满,但清河并不敢表露太多,反观夏侯献的内心则是有更多考虑。
虽说他穿越到此开局的身份是没得挑,但是自曹丕称帝向世家妥协之后,宗族们便不能像之前那样平步青云了。
而曹叡别看小小年纪也是颇有心机,一方面他不想让宗族的权力过大从而威胁他的统治。
另一方面他也希望宗族中能有真正优秀的人才显露出来为大魏保住江山,而不是一味的因为他的出身而身居高位。
老爹夏侯楙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自文帝以来他已经都督关中七年之久了,幸亏是这七年并没有太多凶险的战事,否则让一个庸碌之辈镇守大魏的边疆,曹叡怎么都不放心。
夏侯献当然有自己的考量。
现如今想要在大魏站稳脚跟,必须获得权利。单单靠身份是远远不够了,他需要获得一些军功,而此刻便是最好的机会。
就在清河支支吾吾不知该如何作答之时,夏侯献站起身束手道:“陛下,仆愿为国家效力。”
“善!”曹叡眉目舒展,“我大魏需要君这样的人,宗族更需要。只不过具体仕官何处,朕还需斟酌一二。”
“谢陛下。”夏侯献赶忙说道,不管怎么样他的目的已经达成了。
用膳结束后,在天子的授意下,众人可以先行离席。
夏侯献注意到,曹叡似乎是单独留下了大将军曹真。
他跟着阿母刚要迈出殿门,忽然下定了决心,转身向天子让曹叡恭敬行礼。
“陛下,仆有一言!”
曹叡看了他一眼,“何事,君可速言之。”
夏侯献心想,不管怎么样,作为一个没有外挂的穿越者,先知先觉的能力是他唯一的倚靠了。
“仆推测,蜀国来年开春便会大军犯境,关中及陇西各郡也应早做准备。”
曹叡一怔,他倒是听过不少谋臣说过类似的话。
比如刘晔就曾跟他说过:蜀汉丞相诸葛亮在汉中开府,其动机不言而喻。
而曹真也提醒过他,说蜀汉南中平定后必然图谋雍凉之地。
然而曹叡只是听听,他认为蜀国不足为虑。
单凭一个诸葛亮也不可能泛起什么风浪,而如今魏国的主力大多在东线战场,眼下东吴才是最为棘手的敌人。
转念一想,关中都督不正是夏侯献的老爹夏侯楙?
难道此子想扬言敌国犯境想要以此来为关中增派兵力不成。
这不由得让曹叡警惕了几分。
“那君有何良策?”曹叡表面上恳切的问道,心中却是想着,如果对方建议往雍凉增兵,那此子必定是狼子野心,断不可重用。
不料,夏侯献不紧不慢道:“仆建议,当务之急要立即撤换掉关中都督夏侯楙,令大将军曹真督关中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