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仓地处大队中央,周围有整个山坳里相对较为平整的路面,是村民用石板铺出来的。
粮仓是红泥垒砌的墙体,顶上有几根山里砍来的木头搭的横梁,瓦片是县里瓦窑厂烧制,再由各村委干部领着人去运回来的,犹如今天的粮食一般,辛苦又快乐。
放下第一批粮后,方友天冲周围喊道:“都各自回家叫一下人,尽量赶快些。”身后方正怯怯的走过来对队长说道:“二叔我和我爹还没吃早饭呢,回家弄点吃的再去行吗?我们很快就完,到时我叫上我大姐”。
方友天没办法,早上是他亲自去叫人出门的,人也确实没吃早饭,便道:“去吧,快点啊,事情有点多,不敢多耽误”。
其实不说这父子二人,运粮队伍里好些人都是没吃早饭的。队长无奈,一挥手让没吃早饭的都回去对付两口再出发。
他自己也一头钻进粮仓,左边挪一下,右边搬一下,想要挪出一个最佳位置来摆放这批粮食。
粮仓里装粮的大多是竹子编制的圆形大筐,直径得有一两米,高一米五的样子,这样的筐子粮仓里有七八个,有的是木桶,木桶小一些,也有四五个。
此时的竹筐,木桶都是空空荡荡的,队长看着空空的粮仓,长叹一声无比感慨,这批粮对他来说已经不只是粮食那么简单了,是救命的稻草啊!
忙活了一阵,回家吃饭的人也陆续回来了,也都带着家里能背粮的人,路过粮仓向队长打了个招呼就径直朝一队公社去了。
方正也带来了方云,方云笑着开口喊了一声:“二叔”,方友天点头回应着,似乎又想到什么朝方云问道:“小云,你妈身体咋样,还能做点重活儿不”,方云回答说:“应是可以做些,早上妈还去山脚沟里挑了水咧”,一听这话方正赶忙问:“二叔,你要做啥等我回来给你做,就别叫我妈了”。
方云并不觉得二叔让母亲干点活有啥,背着家里的背篓追赶队伍去了。
方友天一拍方正后背,道:“臭小子,就你知道疼妈呀!我是想让你妈过来打扫一下粮仓,万一有要挪动的怕她一个人不行”,方正一边呵呵傻笑着,一边说:“做这个应是可以吧,二叔,我这就回去跟我妈说一声,看她能来不”,说着已蹦跳出去老远了。
方友天刚转身,身后响起方友德的说话声,只听方友德嘴里骂着儿子方正:“好个王八羔子,走路没个人样儿,猴子走路都比他端正”,“不赶紧去背粮,又跑回去躲懒儿去了“。
方友天听不下去忙阻止他继续骂的势头,温声喝道:“大哥,你这是骂儿子还是骂自己呢”?“方正都多大了,眼看就要说媳妇的大小伙子了,还由得你怎么难听怎么骂啊,给他惜点面子吧“,“是我让他回去叫大嫂过来帮忙打扫一下粮仓的,等这一趟粮背回来就要把这些粮都归置好”,“我也要跟着去背粮了,大嫂做事手脚快,也稳妥”。方友德一听这话,自觉误会了儿子,嘴里冷哼着也背粮去了。
这一趟粮可背的不容易,方友天正奇怪,这一趟去公社的路上,一个返程的熟人都没碰到,心里还嘀咕是咋回事儿,到了公社才知道情况。
分粮出岔子了,几个一队的村民,觉得别的队里粮食分多了,自己队里分少了,比如三队明明没几户人,却要分那么多,还让他们再跑一趟,那得背多少粮食走啊。
有了开头的,自然就有跟风的,大家吵吵嚷嚷,各不相让,就是不让三队的人背走那么多,任由领导们怎么解释,挑头的村民就是不服。
方友天见情况不对,悄悄地来到村长身后,问道:“村长,这一趟能先让我们带回一些不,这人都叫来了,空手回去也不是事儿啊”!村长小声跟方友天说道:“这粮你们就是再背两三趟也是有的,这不人都堵这儿了,拿不出来嘛”。
村长也是急啊!这批粮食为啥这么多,是因为县城里的粮食局有了新的粮食种子,能让粮食增产,正大力推广增收。
所以不仅有吃的粮食,还有不少粮种。这次一次发那么多可不就招是非了吗?
村长语重心长的对方友天说道:“友天啊,今天发的粮食多,分到各村各队后都得看管好了,还要计划好,种好了这批粮食,说不定以后我们就能自给自足,不用靠政府救济了。“
又道:“这些村民不明事理,胡搅蛮缠,现下等他们冷静一下,你们也歇会儿,一会儿我让你们都带一趟回去,这一趟也背不完的”。
方友天听了村长的话只觉心里七上八下的,没粮的时候愁,这多了好像更愁了。不管如何吧,反正啊,这么一闹这粮怕是今天是背不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