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人们世代以农耕为生,生活虽不富裕,却也安宁祥和。
村子里有一户人家,男主人叫李大山,女主人叫刘兰。
李大山身形魁梧,皮肤被太阳晒得黝黑,脸上总是带着憨厚的笑容;刘兰则是个温柔善良的女子,操持着家里的大小事务,虽然生活艰苦,但她的眼神里总是透着对生活的热爱和期待。
可惜,命运对他们并不眷顾,结婚多年,刘兰一直没能生育。
在这个传统观念浓厚的山村里,没有孩子成了他们夫妻俩最大的心病。
村里人的闲言碎语像一把把利刃,刺痛着他们的心,但李大山和刘兰始终相互扶持,不离不弃。
一天,村里来了一个神色慌张的陌生人。
他找到了李大山和刘兰,说自己手里有个孩子,是个男孩,因为家里实在养不活,想找个好人家收养。
李大山和刘兰一开始有些犹豫,但当他们看到那个瘦弱的小男孩时,心中的母爱和父爱瞬间被点燃。
小男孩名叫苏然,当时只有五岁,大大的眼睛里满是恐惧和迷茫,小小的身躯在破旧的衣服里瑟瑟发抖。
李大山和刘兰心疼不已,他们打听了收养的价格,得知需要两万块钱。
这在当时对于他们来说,简直是一笔天文数字。
但为了给苏然一个家,他们咬咬牙,决定四处借钱。
他们向村里的亲戚朋友借,向邻村的熟人借,甚至还去借了一些高利贷。
终于,凑齐了那两万块钱,把苏然带回了家。
从那以后,苏然就成了李大山和刘兰生活的全部。
他们虽然生活贫困,但对苏然却倾尽所有。
苏然喜欢吃红烧肉,刘兰就会在过年过节的时候,狠心割上一块肉,精心烹制给苏然吃;苏然想要上学,李大山就会天不亮就起床,去山里砍柴,然后挑到集市上去卖,只为了多挣些钱供苏然读书。
在养父母的关爱下,苏然渐渐长大。
他非常懂事,知道养父母为了他付出了很多,所以学习特别努力,成绩在班里一直名列前茅。
看着苏然的成长,李大山和刘兰感到无比欣慰,他们觉得自己所受的苦都值了。
时光荏苒,苏然长成了一个英俊帅气的小伙子。
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