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湖说:墨子:西施之沉,其美也。
赵晔:越浮西施于江,令随鸱夷而终。
李商隐:景阳宫井剩堪悲,不尽龙鸾誓死期,肠断吴王宫外水,浊泥犹得葬西施。
离去说:袁康:吴亡后,西施复归范蠡,同泛五湖而去。
李白:一破夫差国,千秋竟违反。
苏轼:五湖闻道,扁舟归去,仍携西子。
杜牧:西子下姑苏,一舸逐鸱夷。
就是这样的一个西施,我笔下的:一个弱弱的农家女,面对命运的巨变,从屈从到抗争,再到自立。
从懵懂到初醒,再到觉悟,逐步完美成熟,演绎了丰富多彩的人生。
艰辛、成长、生存、风波、凶险、追求、智慧,是贯穿她一生的主题。
平民、商人、侠客、君子、小人、魔鬼、大夫、君王,在大美的光芒照射下,开始了千姿百态的人生表演。
现实的笔触,历史的眼光,跟着这本书回到上古时代,融入西施十姐妹的精彩生活中,与那些耳熟能详的人物,商圣范蠡,卧薪尝胆的勾践,刚愎自用的夫差,一夜白发的伍子胥,商圣端木赐,共同度过那个浓墨重彩的岁月。
●背景华夏东部沿海,风起云涌的春秋晚期,九州三江流域,人杰地灵的吴越大地,蕴藏丰富的矿藏,盛产精美的丝绸,优质的稻谷,贵重的海盐,绝世的美女,传奇的能工巧匠,英才俊杰云集,因而毫不含糊地上演了,半个世纪的争霸剧本。
吴国和越国,各演了半场的主角。
水相通、山相连、地相接,然而世世为仇,代代交恶,互为仇敌,攻伐不断,几代人的仇恨,演化出堪称完整的、绝美的复仇大戏,为后人津津乐道,让世界惊叹。
帝王们轰轰烈烈的复仇壮举,为一对传奇人物搭建了舞台,在那个浓墨淡彩的时代,演绎了一段,让后人争相传说的,绚丽多彩的故事。
靠弑君登上王位的吴国国王阖闾,硬是驾驭吴国大车,开到了强盛的起点。
末年,阖闾念念不忘,当年在自己亲率大军讨伐楚国,五战五捷,志在灭楚的关口,越国国王允常,趁机背后偷袭吴国都城的可恶勾当。
允常死,竖子勾践新立,阖闾顾不得什么礼仪,亲率大军讨伐越国,志在灭亡之。
傲慢的阖闾率三万精兵长驱首入,尽显身先士卒之风,在越国的檇李之地与越国军队相遇。
勾践采纳年轻大夫范蠡的“罪死士卒”之术,大破吴军,乱军中阖闾被越国大将灵姑浮刺伤,在归国途中死亡。
吴太子夫差含恨继位,立志复仇。
每日数十名侍卫,立在庭院中,见到夫差便大呼:“夫差!
你忘记杀父之仇了吗?”
三年后的春季,夫差服丧己毕,任命相国伍子胥、太宰伯嚭分领陆路、水路两路大军,亲率中军,兴举国之兵讨伐越国,志在吞并越国。
踌躇满志的勾践不听劝阻,一意孤行,与吴军进行正面的交战。
几次大战过后,越国遭受了惨重的损失,大将灵姑浮、胥犴阵亡,勾践与剩余诸将及三千部卒,被吴军围困在会稽山上。
越国大夫文仲施大礼于伯嚭。
在伯嚭的百般劝说下,夫差同意了勾践投降称臣的请求,撤军回国。
勾践低下了高傲的头颅,与王后雅鱼被吴国大将王孙雄押回吴国,范蠡携降书顺表户册等,自愿陪伴勾践夫妇入吴为奴。
夫差夫妻臣子,既然成为战俘和奴隶,就被监住在阖闾墓侧的一个石头房内,身着囚服,整日养马除粪,吃粗粝冷食。
然而脱去了华贵服饰的人,竟能服服帖帖,毫无怨恨之色,无哀怨之声。
三年过后,三人都变了,变得半人半鬼的样子,蓬头垢面,形容枯槁,勾践己经变成一个十足马夫,王后雅鱼己经没有了完整的衣服,范蠡每日上山砍柴,与樵夫无二。
因此,高高在上的夫差动了恻隐之心,他相当自信地认为,时光己经磨灭了勾践的意志,忘却了仇恨,同样,时间也消化掉了夫差内心仇恨。
时间能让人忘记恩仇是一个彼此的法则。
一次,夫差生病,多日不愈,伯嚭趁机引勾践前去探视,正巧夫差解便,勾践口尝粪便,啧啧有声,推测夫差不日将康复。
勾践人所不及,令人听起来就作呕的表演,能不感化大丈夫夫差?
再经伯嚭的不休劝说,于是夫差不顾伍子胥的反对,决定放勾践三人归国,同时让勾践签下新降约,大体内容有:越国兵力总数不得超过六千,战车不过百乘,听从吴国君令;除了纳岁贡,还要纳月贡;任何军事行动必须经过夫差允许;吴国派监国使到越国临朝听政,位列大夫之首。
外表变成穷困潦倒的勾践,在别人的施舍下,终于回到了阔别三载的故土。
壮丽的山河,忠诚的臣僚,慢慢唤起了他没有改变的心志,复仇雪耻的火苗悄悄地没有熄掉。
他一面奴颜婢膝地对待吴国的监国使,忠实地履行降约,一面委权于臣属,自己与雅鱼、妹妹季菀居陋室,卧薪尝胆,仇填肝膈。
平日自耕于阡陌之上,尊贤礼下,敬老恤贫,表现得胸无大志,远离了尘世。
身边也只有侍卫长岩鹰和他带的十几名卫士。
朝政由文种和范蠡执掌,文种执掌政务,设左相府,下置太宰苦成,司首浩进,司农皋如,凡是政务均在左相府议定;军务由范蠡执掌,任右相国,下置司马诸稽郢,司寇泄庸,行人逄同,议政在右相府;太史计然担当通吴使,在吴国都城建官邸。
至此,一班文武,忍辱负重,呕心沥血,悄然把越国这架待修复的大车,推上了漫长的复仇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