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拾光驿站

旅梦拾光 城主 2024-12-20 05:03:52
>>> 戳我直接看全本<<<<
清晨的阳光穿透薄雾,洒在一栋独立的两层建筑上。

院门是一扇古朴的木质大门,顶端挂着一块木牌,斑驳的棕色木纹上刻着西个大字:拾光驿站。

木牌的字迹苍劲有力,经过风吹雨打,散发出一股岁月的沉淀感。

这西个字是陈梦婷亲手雕刻的,透着她一贯的细腻与用心。

拾光驿站伫立在一条幽静的小路尽头,周围被绿树环绕。

初次来到这里的人,常会误以为这是某个世外桃源。

拾光驿站不仅是一家旅社,更像是一个独立的小世界。

青旅的房子是陈梦婷和李志远花了整整两年时间亲手改造的。

李志远用音乐点缀生活,而陈梦婷则用木工塑造空间。

他们将这栋老房子打造成了一座能够容纳200多人的青旅,这里既有温馨的多人间,也有适合情侣和小家庭的私密包间。

木门轻轻推开,风铃叮咚作响。

一条蜿蜒的石子小径首通大门,碎石间点缀着绿色的蕨类植物和几株野花。

小径两旁的花坛里栽满了各色花卉,有玫瑰、百合、薰衣草,甚至还有异国旅人带来的种子,逐渐在这里扎根,竞相开放。

旁边,一棵枝繁叶茂的桂花树散发着淡淡的清香,仿佛在用大自然的芬芳迎接每一个到来的旅人。

青旅的前厅是一片开放式的空间,挑高的天花板让人倍感舒适。

阳光透过一整面玻璃窗洒进来,照亮了整个房间,也照亮了墙上那些来自世界各地的明信片和照片。

这面墙被旅人们称为“时光墙”,因为它记录了无数匆匆过客的笑脸与回忆。

墙上有巴黎的埃菲尔铁塔、埃及的金字塔、日本的富士山,还有旅人们亲手画下的简笔画,每一幅作品旁边都附着一段手写的故事或留言。

有的潦草,有的工整,但每一字一句都带着旅途的温度。

“喵~”一声懒洋洋的猫叫从角落里传来。

橘猫团团正窝在阳光下,眼睛微微眯起,似乎在做一个慵懒的梦。

团团是这里的“迎宾官”,它总能在人们推开门的一瞬间抬起头,打个哈欠,仿佛在说:“欢迎来到拾光驿站,这里很安全,你可以放下心中的疲惫。”

大厅的左侧是一间开放式厨房,厨房的木质橱柜和餐桌全是陈梦婷亲手打造的。

木头的纹理清晰可见,流露着她精湛的手艺和对生活的热爱。

每当有新旅人到来,厨房里总会飘出诱人的香味。

陈梦婷喜欢根据旅人的口味做些简单的家常菜,她的手艺不算顶尖,但每一道菜都透着家的味道。

厨房旁边是一个小舞台,地板上摆着一架老旧但保养得极好的钢琴。

李志远的音乐梦想并没有因生活的琐碎而被磨灭,每当夜晚来临,旅人们聚集在大厅,他总会弹奏一两首轻松的曲子,或是拨动吉他弦,为大家带来一场小小的音乐会。

李志远的音乐风格自由洒脱,有时是舒缓的民谣,有时是充满活力的摇滚。

每当音乐响起,整个大厅仿佛被一种神奇的力量包裹,所有的疲惫和烦恼都在音符中消散。

拾光驿站的右侧,是一个名为“故事角”的地方。

这里摆放着几个柔软的沙发和低矮的木桌,桌上随意地堆放着几本书、几张地图,还有旅人们留下的笔记本。

在这里,陌生人可以一边喝着咖啡或茶,一边分享自己的故事。

故事角的墙上有一个大大的黑板,每天都会有人用粉笔写下一句感悟或一句来自远方的问候:“今天的阳光很暖,就像你给我的微笑。”

“我来自巴西,这是我第一次看到雪,谢谢拾光驿站让我感受到家的温暖。”

顺着木质楼梯走上二楼,是青旅的住宿区域。

楼梯的扶手被陈梦婷打磨得光滑细腻,踏步上每一块木板都透露着她的细心和执着。

二楼的走廊里挂着暖黄色的灯笼,柔和的灯光映照在墙壁上,让人倍感安心。

房间有各种类型:多人宿舍间,上下铺的木床结实稳固,每张床都有独立的帘子和阅读灯,为旅人提供私密空间;情侣包间,装饰简约温馨,一扇小窗可以看到院外的青山;家庭房,配有一张大床和一张小床,适合亲子入住,窗台上摆放着小米亲手折的纸鹤。

每个房间的门牌都是用木头雕刻的,上面刻着房间名字:远方、初心、归途、梦想……这些名字都是陈梦婷和李志远一起想的,每一个都寄托着他们对旅人们的祝福。

每天早晨,李晨曦会早早起床,拿着扫帚打扫庭院,把昨晚飘落的树叶清理干净。

李小米则跟在他身后,时不时蹲下来捡一两片形状特别的树叶,塞进自己的小口袋里。

团团在他们身边打滚,大壮则趴在一旁,耳朵微微抖动,时刻警惕着周围的动静。

早餐时间,陈梦婷会在厨房里忙碌,准备简单而丰盛的早餐:新鲜出炉的面包、煎蛋、牛奶,还有她亲手腌制的果酱。

旅人们三三两两地坐在餐桌旁,轻声交谈,有时用中文,有时用英文,偶尔还夹杂着几句法语或西班牙语。

夜幕降临,李志远会拿出吉他,在小舞台上轻轻弹唱。

旅人们围坐在一起,有人静静地听,有人跟着节奏轻轻哼唱。

李晨曦和李小米也常常跑到台前,跟着爸爸的音乐手舞足蹈。

当一天的故事接近尾声,拾光驿站的灯光变得柔和。

有人在故事角翻着书,有人在时光墙前驻足凝望,还有人趴在窗边,看着远处的星空,心中默默许下新的愿望。

在这个独立的小天地里,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拾起时光的碎片,而拾光驿站,则用它特有的温暖和包容,守护着每一个来来往往的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