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当时就琢磨着,家里只有老三家的快生了,怀的不会就是小仙童吧!
小孙女出生后,她看了一眼就确定了,我的个乖乖,这小孙女和梦里的仙童长得一模一样,这肯定是神仙下凡,投胎到了她老许家。
次日一大早,天还没大亮,王老太就端着红糖鸡蛋汤去了东屋,东屋有两间,靠近主屋的是老三家,另一间是老西家的,不过老西一家住在城里,平日里也不回来。
“怎么样?
我们乖乖昨天晚上有没有闹?”
王老太把碗放一边,轻轻扶起儿媳。
苏新柔刚喂完孩子,小姑娘乖巧的依偎在母亲的怀里,“这孩子乖,饿了就哼唧两声,吃完哄哄就又睡了。”
王老太看着小孙女熟睡的样子,小小的人,手握成拳头伸出襁褓,小脸红扑扑的,像刚成熟的苹果,快把王老太的心萌化了。
“这孩子是个疼人的,知道心疼你。
老三呢?”
“去县里给我大哥他们送信去了。”
苏新柔的哥哥在西北从军。
前些年,苏父苏母也去了儿子那里养老,现在一大家子住在一起。
“是该给亲家他们说一声,孩子的名儿想好了吗?”
“强国我俩起了小名,叫圆圆。
想着大名就让您起。”
苏新柔看向王老太笑盈盈说道。
王老太心里很是受用,让她给孩子起名,说明儿子儿媳心里有她这个娘。
想了一会儿,王老太忽然想到开大会的时候,大队长说过一句话:村民都要好好表现,表现的好就可以获得嘉奖。
王老太没读过书,但知道嘉奖肯定是个好东西。
“咱们家孙女都叫仪,这个小的就叫嘉仪,怎么样?”“娘起的名字好,嘉是优秀的意思,叫了这名字,希望圆圆长大后可以像娘起的名字那样,成为一个很好的人。”
王老太不好意思的笑了笑,“我哪有什么文化,还是老头子有文化,你看这满村女娃子哪儿有叫什么仪的,就咱家的,这叫什么来着,那什么鸡站哪个群来着?”
“娘,是鹤立鸡群”,苏新柔被婆婆逗乐了。
“对,就是这个,你爹给我说过,我记着呢。”
苏新柔掩唇轻笑,婆婆是公公的忠实拥护者,听说之前公公还在的时候,婆婆一天能把人夸800遍。
许公公大名许伯越,年轻的时候,能文能武,长的又好,相看的时候,一下就把当时还是小姑娘的王翠芬迷倒了,羞红着脸催促她娘快点把人定下来。
刚结婚那会儿,时局动荡,许伯越毅然决然的参军上了战场,临走前留了话,说自己要是没了,就让王老太再找一个好男人嫁了,万幸后来人平安回来了。
只是在战场上受过伤,之后又没好好保养,身体不行了,早早就走了。
每每想起这段往事,王老太就眼眶湿润。
老伴己经去了,人要往前看。
收起回忆,王老太看向儿媳,“这红糖鸡蛋你快吃了,奶水够不够,可别饿着我们圆圆。”
苏新柔连忙端起碗吃了起来,王老太看了满意的点点头。
“等老三回来了让他去后山转一圈,看看还能抓到啥,不然圆圆的口粮怕是不够。”
这年头大人营养都不足,小娃娃自然也吃不饱。
“正好强国几天前在山上设了陷阱,去看看有没有收获。”
苏新柔话音刚落,就看见6岁的大儿子跑了进来。
许成言昨晚是在大伯屋里住,一早就来看娘和妹妹了,但他刚进来,就被他爹拎了出去,他在内心谴责了他爹好大一会儿,终于等到他爹出门,这小子迫不及待地跑了进来。
终于能看妹妹了,许成言趴在床边仔细观察,妹妹好小啊,鼻子小,嘴巴也小。
许成言很好奇,鼻子这么小,妹妹会不会呼吸不上来,但他没说出来,他怕挨打。
“娘,妹妹怎么这么小,你能不能把她变大,我想让她陪我玩。”
许成言朝他娘撒娇。
苏新柔好笑的看着儿子,耐心地给儿子解释,“妹妹刚出生,要慢慢长,才能长大。”
许成言很少见这么小的小婴儿,颇感稀奇,用手指头戳着婴儿的小脸。
王老太看见了,赶紧把他拉开,“行了,别在这儿缠着你娘了,今天的字写了没?”
虽然许成言今年才6岁,要明年才去上小学,但苏新柔己经开始教儿子写一些简单的字,并且规定许成言每天要写一张大字。
“没呢,我先来看看娘,现在就去写。”
说完,一溜烟就跑走了。
快到晌午,许强国寄信回来了,匆匆扒了一碗稀饭就上山去了。
许家村村尾有一座大山,平日里也没人管,通常有村民上去摘点果子,锄点野菜,更多的是小孩子在山附近玩,不过大家也都是在山脚处活动,不会往深处走。
许强国从小在山上晃,他小时候还没禁枪,有猎手在山上打猎,跟着人家学过一段时间。
如今算是打猎的一把好手,也正是这个原因,许家才能在这饥荒年时不时的沾上点儿荤腥。
现在正是秋冬交替的季节,不同于夏日的暖风,秋风带着凉意吹得人打了一个哆嗦。
山上的人烟稀少,许强国先找到了自己之前设下的陷阱,收获还不错,有两只山鸡在里面。
刚把鸡装进背篓里,转头又看到旁边的树下有一窝鸡蛋,仔细一数,有二十个,许强国挑了挑眉,迅速把鸡蛋装进兜里,这估计也是野鸡下的蛋,这荒山野岭的,谁看到就是谁的,拿回去再给媳妇加个餐。
正准备回去,忽然一只兔子窜了出来,许强国屏住呼吸,躬身做出抓兔子的举动。
然而接下来出现了戏剧性的一幕,兔子一路向前,撞在了树桩子上。
看到这一幕再联想到媳妇昨天夜里说的话,许强国心下骇然,这恐怕和女儿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