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宇的早晨开始得像所有早晨一样沉闷。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洒进来,打在桌上的一堆杂乱无章的手稿和参考书上。手稿的边缘有些微微的折痕,像是被粗心地丢弃过几次,封面上印着一些他早已不记得的书名。桌上,还有一只冷掉的咖啡杯,咖啡液的表面已经开始结了一层浅浅的薄膜。张宇揉了揉眼睛,打了个哈欠,低头看了看桌上那些被他遗忘的稿子——几乎每一篇上都有同一个理由:“灵感枯竭”。这些废稿,犹如墓碑一样静静地陈列在他面前,提醒着他一再重复的失败。
张宇抬起头,望着墙上的时钟,发现已经快十点了。他试图集中精力,但思维像被厚重的雾霾笼罩,怎么也看不清楚。突然,桌上的手机屏幕亮了,跳出了一条社交媒体的提醒:“张宇更新了创作进度!”他拿起手机,像是无意识地打开了应用。几秒钟后,他忍不住发了一条模糊不清的更新:“正在创作一部充满深度的小说。”这条消息发出去时,他没有任何激动或紧张的情绪,反而觉得有些冷静。像是在做一件无关紧要的事,只是为别人展示一个“正在努力”的假象。
他无聊地浏览着几条朋友的动态,偶尔点赞几条对他来说毫无意义的评论,心里却开始悄悄盘算着今天该如何度过——反正又是拖延的一天。其实他早就知道,自己所谓的创作只是个空洞的承诺,直到今天,连他自己都开始怀疑“创作”是否已经成为他用来逃避责任的借口。
就在他试图用这些无聊的互动来麻痹自己时,李慧的电话打了进来。电话一接通,她急切的声音立刻传了过来:“张宇,那个出版会议下周就要开了,你的长篇项目初稿怎么样了?有没有什么进展?”
张宇习惯性地坐直了身体,尽管他明知道自己并没有任何进展。他低声回应道:“嗯,我知道了,李慧,放心,我会赶紧做的。”他说这话时,语气平淡,却带着一丝隐约的拖延感。电话另一头的李慧明显没有注意到这些细微的变化,她继续说:“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