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城内风云

>>> 戳我直接看全本<<<<
小滢子随着士兵队伍踏入长安城,瞬间,仿若被卷入了一场盛大的历史活剧之中。

城内热闹得如同鼎沸之水,喧嚣声、叫卖声、车马声相互交织,仿佛是一曲精心编排的繁华市井交响乐,每一个音符都跳动着大唐盛世的活力与***。

街道两旁的店铺鳞次栉比,像是一座座错落有致的艺术宫殿。

店铺的雕梁画栋精美绝伦,飞檐斗拱之间尽显工匠的巧夺天工。

招牌幌子随风摇曳,上面的字迹或飘逸洒脱,或刚劲有力,彰显着店家的独特风格。

行人的服饰更是千差万别,构成了一幅色彩斑斓的流动画卷。

既有身着宽袍大袖、手持折扇的文人雅士,举手投足间尽显儒雅风度,仿佛从诗词歌赋中走出;也有穿着紧身胡服、脚蹬皮靴的西域商旅,他们高鼻深目,身上佩戴着各种奇异的饰品,带着浓郁的异域风情,让人不禁联想到那遥远的丝绸之路。

不同文化在这里热烈交融碰撞,每一个擦肩而过的瞬间,都仿佛是历史与现实的对话,让小滢子看得目不暇接,心醉神迷。

带队将领带着小滢子来到一处府邸前,府邸大门高大威严,朱红色的大门上装饰着金色的门钉,在阳光下闪耀着庄重的光芒。

门口的石狮子张牙舞爪,仿佛在守护着这座府邸的威严。

将领翻身下马,对小滢子说道:“此处乃京兆尹衙门,你在此稍等,我去通报一声,看如何安置你。”

说罢,他整理了一下自己的铠甲,大步流星地走进府中。

小滢子站在门口,心中如同揣了一只小兔子,忐忑不安地跳动着。

她好奇地打量着这座神秘的府邸,想象着京兆尹衙门内究竟是何景象,又会怎样处置自己这个来历不明的女子。

大门两侧的墙壁上,绘制着精美的壁画,讲述着一些关于大唐律法和政绩的故事,画风细腻,色彩鲜艳,让小滢子不禁感叹大唐艺术的高超水准。

不多时,将领从府中走出,身后跟着一位身着官服、面容严肃的中年男子。

这位男子头戴乌纱帽,身着绯色官袍,袍服上绣着精致的云纹图案,腰间束着一条黑色的玉带,玉带扣上镶嵌着一颗硕大的宝石,在阳光下折射出耀眼的光芒。

将领向小滢子介绍道:“这位便是京兆尹大人,你且将自己的情况如实说来。”

小滢子赶忙行礼,依照之前的说法,再次将自己与家人走散的谎话复述了一遍。

她微微低头,眼角余光偷偷观察着京兆尹大人的表情,心中暗自祈祷不要露出破绽。

京兆尹大人微微皱眉,他那锐利的目光如同两把利剑,上下打量着小滢子,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审视。

他向前走了两步,站定后,声音沉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问道:“听你口音,不似本地人氏,你家人究竟来自何处?

又是因何走散?”

小滢子心中一紧,暗自思忖,自己对唐朝地理了解虽多,但细节之处却难经推敲,若是说错,恐怕会惹来麻烦。

她灵机一动,眼眶瞬间泛红,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声音带着哭腔说道:“大人,民女本是江南人士,家中世代经商。

前些日子,随家人一同北上,欲来长安开拓生意。

途中遭遇一伙山贼,家人为保护民女,与山贼搏斗,混乱之中,民女与家人失散。

民女一路颠沛流离,好不容易才来到长安,恳请大人可怜可怜民女,帮民女找到家人。”

说罢,她轻轻抽泣起来,一副楚楚可怜的模样。

京兆尹大人听了小滢子的话,神色稍有缓和,但眼中的疑虑并未完全消散。

他思索片刻后说道:“既如此,你先在衙门内暂住几日,我会派人去打听你家人的消息。

只是这长安城人口众多,寻人并非易事,你需耐心等待。”

小滢子赶忙道谢:“多谢大人恩典,民女定当谨遵大人吩咐。”

随后,一名衙役领着小滢子来到后院的一处厢房。

厢房不大,但收拾得干净整洁,一张木床、一张桌子、几把椅子,简单却不失温馨。

小滢子走进房间,坐在床边,心中五味杂陈。

她知道,自己暂时在这长安城有了安身之所,但想要找到回去的办法,却依然毫无头绪。

安顿下来后,小滢子决定利用在衙门暂住的这段时间,好好了解一下这个时代,寻找回去的线索。

白天,她会在院子里观察来往的衙役,听他们谈论长安城的大小事务。

从他们的口中,小滢子得知了许多关于长安城的趣闻和近期发生的大事。

原来,近日长安城正筹备一场盛大的庆典,以庆祝大唐在边疆取得的一场重大胜利。

届时,将会有各国使节前来朝贺,长安城上下都在为此忙碌。

皇宫内的工匠们日夜赶工,精心布置庆典场地;御膳房的大厨们也在绞尽脑汁,准备各种珍馐美馔,以款待各国贵宾。

而民间也是一片热闹景象,商家们纷纷推出与庆典相关的商品,街道上挂满了五彩斑斓的灯笼,处处洋溢着喜庆的氛围。

小滢子对这场庆典充满了好奇,她心想,或许在这场庆典上,会有一些不同寻常的事情发生,能为自己找到回去的线索。

于是,她开始留意关于庆典的各种信息,从庆典的流程安排到参与人员,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在衙门居住的日子里,小滢子也结识了一些善良的衙役。

其中有个叫阿福的年轻衙役,性格开朗,对小滢子很是照顾。

阿福经常会给小滢子带来一些长安城的小吃,还会给她讲一些长安城的奇闻轶事。

小滢子从阿福那里得知,长安城有一个神秘的黑市,隐藏在城市的角落里,只有熟知门路的人才能找到。

黑市上交易着各种稀奇古怪的物品,有些甚至传闻来自神秘的异域,或是拥有神奇的力量。

小滢子听后,心中一动,心想或许能在黑市上找到与穿越有关的线索。

一天傍晚,阿福悄悄找到小滢子,神秘兮兮地说:“小滢子姑娘,我知道你一首想找到家人,我打听到有个地方或许能帮到你。

不过,那个地方有些特殊,是个黑市,里面鱼龙混杂,你若想去,可得小心。”

小滢子一听,眼中顿时闪过一丝希望的光芒,连忙说道:“阿福,你快告诉我怎么去,我不怕危险。”

阿福见小滢子态度坚决,便详细地给她描述了去黑市的路线,还再三叮嘱她要小心行事,切莫暴露自己的身份。

等到夜深人静,小滢子按照阿福所说的路线,小心翼翼地走出衙门,朝着黑市的方向走去。

长安城的夜晚依然热闹非凡,但与白天的繁华不同,夜晚的长安城多了几分神秘的色彩。

月光洒在街道上,将建筑物的影子拉得长长的,仿佛一个个沉默的卫士。

小滢子沿着狭窄的小巷前行,心中既紧张又兴奋。

她时不时地回头张望,生怕被人跟踪。

经过一番寻找,小滢子终于来到了黑市所在的区域。

这里看起来与普通的街区并无太大区别,但仔细观察,便能发现一些店铺的门紧闭着,窗户也被黑布遮挡得严严实实。

街道上行人稀少,偶尔有几个身影匆匆走过,眼神警惕地打量着周围。

小滢子深吸一口气,鼓起勇气走进一条看似寻常的胡同。

胡同的尽头,有一扇破旧的木门,门口站着一个身形魁梧的大汉,正警惕地看着过往的行人。

小滢子走上前去,按照阿福教她的暗语说道:“夜黑风高,寻物而来。”

大汉上下打量了她一番,眼中闪过一丝狐疑,但还是侧身让她进了门。

门后是一个不大的院子,院子里摆放着一些奇奇怪怪的物品,有造型奇特的兵器、色彩斑斓的宝石,还有一些小滢子从未见过的古怪器具。

院子里有几个人在低声交谈,看到小滢子进来,都投来了好奇的目光。

小滢子在院子里西处打量,试图找到与穿越有关的线索。

她走到一个摆满古籍的摊位前,摊主是一个白发苍苍的老者,正眯着眼睛打盹。

小滢子轻轻唤醒老者,问道:“老人家,您这儿有没有一些关于奇异现象或者神秘力量的书籍?”

老者睁开眼睛,看了她一眼,慢悠悠地说:“姑娘,你要找的东西可不多见。

不过,我这儿倒是有一本古书,记载了一些奇闻轶事,说不定你能从中找到你想要的。”

说罢,老者从摊位下面翻出一本破旧的古书,递给小滢子。

小滢子接过古书,只见封面上写着《奇珍异录》几个字。

她迫不及待地翻开书页,里面的文字晦涩难懂,但她凭借着自己扎实的古文功底,还是勉强能看懂一些。

书中记载了各种奇异的事件和神秘的物品,从能让人隐身的玉佩到可以预测未来的铜镜,无奇不有。

小滢子看得入神,心中燃起了一丝希望,或许这里面就有关于她穿越的线索。

就在小滢子专心看书时,突然听到院子外传来一阵嘈杂声。

紧接着,门被猛地撞开,一群身着黑衣的人冲了进来。

他们手持刀剑,面露凶光,大声喊道:“都别动!

把值钱的东西都交出来!”

院子里顿时一片混乱,人们西处逃窜。

小滢子惊慌失措,紧紧抱着古书,躲在一个角落里。

黑衣人的首领是一个身材高大、面容冷峻的男子,他目光在院子里扫视一圈,最后落在了小滢子手中的古书上。

他大步走到小滢子面前,伸手便要夺书,嘴里说道:“把那本书交出来!”

小滢子下意识地抱紧古书,喊道:“这是我的!

你们凭什么抢!”

男子冷笑一声:“在这黑市,拳头就是道理。

你一个小女子,拿着这本书也没用,识相的就赶紧交出来,否则别怪我不客气!”

小滢子心中又气又急,她知道自己不是这些人的对手,但又不甘心就这样放弃这本可能关乎她能否回家的古书。

就在僵持不下之时,突然听到外面传来一声大喝:“住手!

你们这群强盗,光天化日之下竟敢在长安城行凶!”

原来是巡逻的士兵听到动静赶了过来。

黑衣人们见势不妙,纷纷西散而逃。

士兵们冲进院子,将小滢子解救出来。

带队的将领看着小滢子,严肃地问道:“你这女子,为何深夜在此处?

这黑市鱼龙混杂,不是你该来的地方。”

小滢子心中害怕,结结巴巴地将自己寻找家人,听闻黑市或许能找到线索的事情说了出来。

将领听后,微微皱眉,说道:“寻找家人之心固然可嘉,但你也不该来这等危险之地。

罢了,你随我们回衙门,以后切莫再来此处。”

小滢子无奈,只好跟着士兵回到衙门。

经过这一番折腾,她虽然没有从古书中找到确切的线索,但心中却更加坚定了要找到回家之路的决心。

回到厢房后,小滢子躺在床上,望着窗外的明月,思绪万千。

她知道,在这个陌生的时代,自己面临着诸多危险和挑战,但她相信,只要坚持不懈,总有一天能找到回去的办法。

而这场长安城的庆典,或许将成为她命运转折的关键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