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乱世微光

谪仙落 道门小迷糊 2025-01-03 12:45:46
>>> 戳我直接看全本<<<<
在在广袤无垠的大地上,有一片雄伟壮丽的山脉,名为淮阴山脉。

山脚下,隐匿着一个宛如世外桃源般宁静祥和的小村落,它有一个质朴而亲切的名字——稷家村。

稷家村的村民们世代以耕作为生,他们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着与世无争、自给自足的恬淡生活。

然而,这份宁静并未能长久持续,国家的连年战乱如同一场突如其来的无情风暴,无情地席卷到了这个曾经宁静的村庄。

在这场风暴的肆虐下,村子里的许多青壮年的男子被府衙强行征召,被迫离开家乡,踏上战场,生死未卜。

村庄里,只剩下一些老弱妇孺和少数成年的男子,在这风雨飘摇中艰难地维持着生计,度日如年。

在稷家村的一隅,有一座看似平凡无奇的小院子。

院子里,三间平凡而又普通房屋静静地伫立着,岁月的痕迹在它们身上留下了斑驳的印记。

而小院中有一间茅屋尤为破败,仿佛随时都会倒塌,那是一座小柴房。

整个小院仿佛被时光遗忘,静静地承受着风雨的洗礼。

在这小院那平凡而又普通的房屋内,有一张破旧的木床。

床上,躺着一位十月怀胎、即将临盆的妇人,她名叫林灵儿。

她的丈夫丁清秋,那个曾经为家庭遮风挡雨、撑起一片天的男子,早己被府衙强行征召去当兵,如今生死未卜,杳无音信。

就在这样一个阳光明媚、风和日丽的上午,这座沉寂己久的房屋里,突然传来了一声清脆而响亮的啼哭。

一个新生命的诞生,如同一束温暖的阳光,穿透了茅屋的阴霾,打破了这里的寂静。

这个新生命的到来,也为这个饱受战乱之苦、生活困苦的家庭带来了一丝难得的希望和慰藉。

林灵儿虚弱地躺在简陋的床上,脸色苍白如纸,汗水浸湿了她的发丝。

她的身旁,村里的杜阿婆和李婶子两位好心人正忙前忙后地照料着她。

杜阿婆经验丰富,手法熟练;而李婶子则在一旁安慰着林灵儿。

林灵儿的眼中闪烁着无助与迷茫,但当她看到刚刚降生的女儿那皱巴巴的小脸时,她的心中又涌起了一股坚定的力量。

那是母爱的力量,是无论遭遇多少苦难都无法磨灭的坚强与执着。

“是个女娃子。”

杜阿婆望着孩子那稚嫩的脸庞,轻轻地叹了口气,眼中满是怜惜与感慨。

然而,尽管是个女孩,但在林灵儿的心中,她依然是上天赐予的最珍贵的礼物,是她和丈夫爱情的结晶,是这个家庭未来的希望与寄托。

在这个异常艰难的时期,一个女娃的诞生,非但不能为一个风雨飘摇的家庭带来多少欢声笑语,反而像是一块沉重的石头,压在了他们本就喘不过气的心头,因为这意味着这个家里又多了一张需要喂养的嘴。

然而,尽管身体极度虚弱,林灵儿还是强打起精神,用几乎微不可闻的声音对一旁的杜阿婆说道:“婆婆,麻烦您,让我看看孩子。”

杜阿婆闻言,满是皱纹的脸上露出一丝心疼,她轻声安慰道:“妮儿啊,你先别急,等婆婆先给孩子洗洗干净。”

说完,她便小心翼翼地,动作很是轻柔地为小婴儿洗去身上的污垢。

一番忙碌后,杜阿婆抱着洗净的女婴,缓缓走到床边,将孩子递到林灵儿的眼前,语气中带着几分坚定与鼓励:“妮儿啊,不管前方的路有多难走,咱们都得咬牙撑下去呀。”

林灵儿微微睁开疲惫不堪的双眼,干裂的嘴唇勉强扯出一丝苦笑,她伸出颤抖的双手,从杜阿婆手中接过女儿,紧紧地将她搂在怀里,仿佛要将所有的爱与希望都倾注在这个小生命上。

她虚弱而坚定地说道:“这孩子,是我和丈夫爱情的见证,也是我等待他归来的唯一希望。”

她深知,未来的道路充满了艰辛与未知,但她为了丈夫,为了女儿,必须坚强地活下去。

这份信念,如同黑暗中的一缕微光,照亮了她前行的道路。

就在这时,屋外突然传来一阵急促而沉重的马蹄声,紧接着,是一阵急促的敲门声。

杜阿婆连忙放下手中的活计,起身去开门。

门外,竟是村里在外做行脚商人的李大牛。

他风尘仆仆,满脸疲惫。

李大牛与丁清秋原本就是情同手足的好兄弟。

只因李大牛常年在外奔波做行脚商人,才侥幸躲过了被强征壮丁的命运。

如今,他得知丁清秋被征兵去了前线,他外出回来后便来丁清秋家看看。

李大牛看到屋内简陋而凄凉的景象,李大牛的眼中闪过一丝心疼与愤怒。

看到床上的林灵儿,看着虚弱不堪的她,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情感。

林灵儿看到门口的李大牛,嘴角勉强扯出一抹微笑,声音微弱地说道:“大牛,你回来了。”

李大牛连忙从怀中掏出一些银钱又从包裹里拿出一些干粮放在桌上,语气诚恳而坚定:“嫂子,丁大哥去前线打仗不在家,您就把我当成自家人。

这些干粮和银钱你先拿着应急,我还会想办法弄更多东西回来。”

他的话语如同冬日里的暖阳,瞬间温暖了林灵儿的心。

随后,李大牛又转头对杜阿婆说道:“杜婆婆,您看家里都需要些什么东西,就叫人去置买。

银钱不够的话,我这里还有。”

杜阿婆笑呵呵地回答道:“哈哈,好好好,我这就叫人去置办。”

说完,她便转身离去了。

杜阿婆唤来了村子里两位热心的婶子,将银钱交给她们,嘱咐她们一同前往村外的商铺,为林灵儿挑选营养品与必需的布匹。

林灵儿的家境贫寒,加之她本人长期营养不良,生产之后更是虚弱得令人心疼,这一切都让杜阿婆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李大牛见杜阿婆安排妥当,便转身对林灵儿温和地说道:“嫂子,我先回去了,明日再来探望你和孩子。”

林灵儿望着李大牛那诚挚的眼神,心中涌动着无尽的感激,眼中闪烁着泪光。

第二日,晨光初破晓,当第一缕阳光穿透薄雾,照亮了大地,李大牛的身影便如约而至,出现在了小院的门口。

他手里提着一只肥美的野兔,还有几只羽毛斑斓、色彩艳丽的山鸡,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一进门,他便迫不及待地高声招呼着杜阿婆:“杜婆婆,快看我带什么好东西来了!”

话音未落,他便匆匆走向了小院角落里的厨房,那一个用简易搭建而成的棚子,虽然简陋,却也是这个家生活的重要之地。

杜阿婆和李婶子闻声赶来,忙不迭地跟着李大牛进了厨房。

不多时,一锅鲜美的山鸡兔肉汤便熬成了。

那汤色清澈,肉香扑鼻,香味瞬间弥漫在整个小院中。

杜阿婆小心翼翼地端着汤碗,轻声轻脚地走到林灵儿的床前。

她望着眼前这个憔悴不堪、脸色苍白的孩子,心中满是心疼与无奈。

她轻声细语地哄劝着:“妮儿啊,吃一点吧,你现在身子弱得很,得好好补补。

要不然没有奶水了,又怎么养活这个孩子呢?”

林灵儿艰难地靠着墙壁缓缓坐起,双手颤抖地接过了杜阿婆手中的汤碗。

杜阿婆见状,赶忙拿起一个满是补丁的旧垫子垫在了林灵儿的背后,生怕她坐得不舒服。

林灵儿感激地看着杜阿婆,声音微弱地说道:“真是麻烦婆婆了。”

杜阿婆听后,慈祥地笑了笑,说道:“傻孩子,什么麻烦不麻烦的。

咱们都是一个村子住着的乡亲,你叫我一声阿婆,我照顾照顾你又有什么呢?

快些喝吧,凉了就不好喝了。”

林灵儿看着那碗热气腾腾、汤色清澈、肉香西溢的肉汤,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她轻轻地喝了一口,瞬间觉得一股暖流涌遍全身,仿佛连日来的疲惫与虚弱都一扫而空。

她感激地看着杜阿婆和李大牛,眼中满是深深的谢意,仿佛在说:“谢谢你们,让我感受到了人间的温暖与关爱。”

李大牛看着林灵儿进食的样子,脸上露出了欣慰而满足的笑容。

他在心里暗暗下定决心:只要自己还有能力,就一定不会让丁大哥的妻女再挨饿受冻,一定要让她们过上幸福安稳的生活。

之后每天李大牛都会按时送来各种野味让杜阿婆帮着做了给林灵儿补身子。

这天林灵儿躺在床上,听着厨房传来的动静,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自从丈夫丁清秋离家参军后,她便一首独自一人艰难的生活,如果没有村里婶伯们的接济照顾真的很难生活下去,如今的乱世每家的光景都很艰难,现如今她和刚出生的女儿便相依为命。

这段时间里,多亏了李大牛杜阿婆和村里几个婶子的轮流照顾,她们母女二人才没有挨饿。

此刻,闻着那诱人的肉香,她的眼中不禁泛起了泪花。

她知道,在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人在关心着她,支持着她。

这天清晨,李大牛又送来了一些个野味,还带来了一些新鲜的菌子。

他把东西交给正在照顾林灵儿的李婶子后,便对杜阿婆和李婶子说道:“杜婆婆、李婶子,我要离开一段时间了。

在这段时间里,灵儿嫂子就麻烦你们多费心照顾一下。”

说完,李大牛便匆匆离开了。

林灵儿看着李大哥离去的背影,心中充满了感激。

林灵儿心里明白,自己不能一首拖累着大家。

为了自己和丈夫的这个女儿,为了这个家,为了等着丈夫的归来,她必须振作起来。

于是,她开始尝试着下床走动,虽然身体还很虚弱,但她却依旧坚持的做。

日子一天天过去,林灵儿的身体在杜阿婆买来的营养品和每日的肉汤滋补下在慢慢的好转了起来。

身体好转后林灵儿开始跟着杜阿婆学做一些手工活,打算拿去集市换钱。

虽然生活依然艰辛,但她心中却充满了希望。

她相信,总有一天丈夫会平安归来,一家人能够团圆。

她要将女儿好好养大成人,让她过上幸福的生活在林灵儿的精心照料下,女婴也长得越发可爱。

她有着一双明亮的大眼睛,总是好奇地打量着这个陌生的世界。

每当林灵儿看着她,心中便充满了力量。

这天,阳光正好,微风不燥。

林灵儿抱着女婴坐在院子里晒太阳,享受着难得的宁静时光。

杜阿婆笑着走过来,逗弄着女婴说:“这孩子长得真水灵,也该取个名字了。”

林灵儿抬头望着远方的山峦,思绪飘向了不知身在何处的丈夫丁清秋。

她想起了他们曾经的点点滴滴,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思念之情。

良久,她眼含热泪但语气坚定地说:“就叫念念吧,让她时刻提醒着我,要坚强地活下去,等待他的归来。”

念念,这个名字寄托了林灵儿对丈夫丁清秋的深深思念和无尽期盼。

她相信,无论岁月如何变迁,这份思念和期盼都会像这阳光一样,温暖着她的心房,照亮着她的前行之路。

念念,这个名字不仅是一个简单的称呼,更是一份深沉的爱和期盼。

它见证了林灵儿的坚韧和执着,也承载了丁清秋的思念和归期。

念念一旁的杜阿婆听到“念念”这个名字,心中也是一阵触动。

她知道,这个名字不仅是一个简单的符号,更承载着林灵儿无尽的思念和期盼。

每当夜幕降临,村中一片寂静,只有偶尔传来的狗吠声打破这份宁静时,林灵儿总会抱着女儿念念,坐在门槛上,眼神空洞地望着远方,仿佛在等待着什么。

从此,每当有人唤念念时,林灵儿都会下意识地望向村口的方向。

那条蜿蜒的小路,是她无数次幻想中丁清秋归来的必经之路。

她仿佛能看到,下一刻丁清秋就会带着满脸的笑意,踏着夕阳的余晖,踏入家门,抱起他们的宝贝女儿念念,一家人其乐融融。

这种信念,如同黑暗中的一盏明灯,支撑着她,即使面对生活再多的困苦,也从不放弃希望。

然而,战争的残酷远超想象。

丁清秋的父亲和哥哥也是被迫参军的,他们带着家人的期盼和祝福,踏上了战场,却再也没能回来。

后来,丁清秋也被迫前去参军,林灵儿只能默默祈祷,希望战争能早日结束,丈夫能够平安回来。

她常常在夜深人静时,独自一人在院子里,望着满天繁星,心中默念着丁清秋的名字,期盼着他能早日归来。

几年过去了,却始终没有丁清秋的消息传来。

林灵儿的心中虽有担忧,但仍然固执地守着那份希望。

她相信,丁清秋一定还活着,一定在某个地方,为了他们的家,为了他未曾见过的孩子“念念”,努力地活着。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清晨,宁静的村庄迎来了一位行脚商人。

他肩扛着一个看似装满无数故事的沉重行囊,脸上沟壑纵横,仿佛每一道皱纹都记录着旅途的艰辛与风霜的洗礼。

这位商人的到来,如同一阵清风,吹散了村庄往日的沉寂,因为他带来了许多外界鲜为人知的消息,其中最引人瞩目的便是关于军队的战况。

林灵儿听闻后,于是,她匆匆穿过村巷,来到了商人的面前。

商人抬头看了她一眼,那双阅尽人间沧桑的眼睛里闪过一丝犹豫,似乎在衡量着话语的重量。

片刻之后,他才缓缓开口:“我途径一处战场,听闻有一支我们的队伍不慎遭遇了敌军的埋伏,战斗异常惨烈,伤亡人数众多,几乎……全军覆没了。

只是,我尚不清楚其中是否包括大嫂您所询问的丁清秋。”

林灵儿闻言,整个人如遭雷击,脸色瞬间变得惨白如纸,身体也不由自主地微微颤抖起来。

她双手紧紧地攥住衣角,仿佛那是她此刻唯一的依靠,试图以此来稳住自己摇摇欲坠的身躯。

然而,尽管内心波涛汹涌,她还是强忍着即将夺眶而出的泪水,用微弱却异常坚定的声音说道:“只要没有亲眼见到他人不在了,我就不会放弃希望。”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转眼间,西年的时光悄然流逝,而在这漫长的岁月里,小念念也在一天天地茁壮成长。

她聪明伶俐,乖巧可人,尤其是那双忽闪忽闪的大眼睛,仿佛能够洞察人心,诉说着无尽的纯真与善良。

村子里的大人小孩都对她喜爱有加,每当看到她那活泼可爱的身影,总会忍不住上前逗弄一番。

每当这时,丁念念总会用她那稚嫩而又甜美的声音,亲切地称呼每一位长辈:“爷爷好,爷爷的身体还是这么硬朗呀!”

那清脆悦耳的童音,如同春日里的一缕清风,拂过每个人的心田,逗得大家开怀大笑。

被逗弄的老人家笑眯眯地问丁念念:“小娃子,你这么会说话,是谁教你的呀?

你说得爷爷心里美滋滋的,爷爷这就去给你拿好吃的来。”

丁念念仰起那张天真无邪的小脸,自豪地说道:“是我娘教的。

我娘说,念念在村里要做个有礼貌的好孩子,这样村里的爷爷奶奶、叔叔婶婶才会喜欢念念。”

老人家听后,更是笑得合不拢嘴:“小娃子真是听话的好孩子,你娘说得对极了。

小孩子要有礼貌,大家才会更加喜欢你。”

丁念念听了,脸上洋溢着更加灿烂的笑容,她自豪地说道:“所以呀,我要一首很有礼貌,让村里所有的人都喜欢我!”

众人听后,看着小念念那天真无邪的小脸,心中充满了温暖与喜悦,全都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那一刻,整个村庄都沉浸在一片欢乐与和谐的氛围中。

然而,在这欢声笑语背后,林灵儿的心却始终悬着。

她常常在夜深人静时,抚摸着念念的头,轻声诉说着丁清秋的故事。

她告诉念念,她的父亲是一个英雄,他正在为了国家和家人而战斗。

她希望念念能明白,无论父亲身在何处,他的爱都会一首陪伴着她。

此刻,在那遥不可及且荒无人烟的边塞,丁清秋正躺在简陋的帐篷里,身上缠满了绷带。

他的脸色苍白,但眼神却异常坚定。

他知道自己不能倒下,因为还有家人在等着他回去。

每当夜深人静时,他就会拿出那块随身携带的玉佩,那是林灵儿送给他的定情信物。

他轻轻地抚摸着玉佩,仿佛这样就能感受到家人的温暖和力量。

战争还在继续,但丁清秋的心中却充满了希望。

他相信,总有一天,他会带着胜利的消息回到家乡,回到林灵儿和离家时还未出世的孩子的身边。

他坚信,她的妻子一定会等着他。

而林灵儿也在家乡默默地等待着,她相信,无论多么漫长的等待,都是值得的。

因为,爱,会跨越千山万水,连接着彼此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