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姜晚舟死而重生,满村人等着看她笑话

>>> 戳我直接看全本<<<<
姜晚舟死了。

死在她亲手创下的商业帝国最巅峰的一夜。

她是“女资本家头牌”,白手起家、跨省贸易、黑白通吃,从倒卖小作坊一路杀到地产资本,外人说她冷血无情、不近人情,但她知道自己有多蠢。

她蠢到把百分之西十的股权,放心交到那个男人手里。

蠢到把一个笑里藏刀的“妹妹”,亲自送上了公司高管位。

蠢到以为自己征服了这个时代,却没看懂枕边人的眼神。

她死的时候,铺天盖地的股票跳水,董事会投票表决把她踢下位置,身边那个男人笑得冷淡:“晚舟,你太贪了。

公司该换个干净的人当家了。”

那个被她从农家里一把捞起、栽培十年的“妹妹”,站在他身边,低头含笑,像只吃饱的猫。

那一夜,她被人灌了药,车子冲进江里,尸骨无存。

她死得憋屈,却笑了。

“呵,***。”

她心想,“再给我一次机会,你们一个都别想好过。”

她的意识陷入黑暗。

再睁眼,是剧烈的头痛和一盆冰水兜头泼下。

“醒了就别装死!

老娘把你卖给隔壁瘸子换点粮票,你他娘还敢死给我看?”

一个粗哑的女声在耳边咆哮。

姜晚舟睁开眼,映入眼帘的是一张长满老年斑的黄脸,女人拿着扫帚朝她头上招呼。

她翻手一把抓住,力道稳准狠,把扫帚抽了回来。

屋外传来邻居的窃笑。

“啧啧,这死丫头还敢还手?

她娘在世那会儿多嚣张,现在报应来了吧。”

姜晚舟一言不发,低头看自己。

破棉袄、泥腿脚、布条缠着伤口,整个身体骨瘦如柴。

房梁上挂着老式斗笠、屋角是铁锈锈的镰刀和干草。

——这不是她小时候见过的一幕吗?

这是她祖母家,她母亲曾带她来过一回,那年是1979年。

“重生了?”

她喃喃,嘴唇干裂。

就在这时,脑海里猛然响起一个机械冷静的声音:交易系统绑定成功。

当前时间:1979年2月。

宿主生命值恢复中,目标设定完成:富甲一方,清算仇敌。

是否接受第一条[经济提示]?

姜晚舟冷笑了一下,闭上眼。

“接。”

提示:本地糖票即将短缺,72小时内价格暴涨3倍,倒卖风险低收益高。

——糖票?

这可是她起家第一桶金的关键节点!

姜晚舟睁开眼,眼中彻底没有了刚刚的惊惶与迷茫,只剩下利刃般的清明。

她重新看了看“泼她水”的女人——正是她那个占了房子的三婶,此人尖酸刻薄,见风使舵,当年她母亲病死后,这女人把她踢出门,如今居然还想卖她换粮票?

“你要是敢把我卖了,你男人明天就得去派出所自首。”

她声音平静,嗓子还带着些嘶哑,却硬生生让三婶愣住。

“你说什么?”

姜晚舟掀开被子坐起身,盯着她,“他走私了村供销社的白糖三百斤,藏在你灶台下边那层地板砖下面——我都看见了。”

这话一出,三婶脸色煞白。

屋外偷听的人也怔住。

“你别瞎说……”“你去试试看,我一句话说出去,全村人一锅炖你家。”

三婶哆哆嗦嗦地后退两步。

姜晚舟慢条斯理地起身,踢掉破布鞋,套上布靴,转身抬眼看向窗外:“好戏开始了。”

姜晚舟披上外套,走出屋门的时候,阳光正毒。

她脚步稳健,一身破烂衣服却像走在谈判桌上的战场。

她看见三婶站在院子口,神色乱得像锅里泼了醋,眼珠子滴溜乱转。

“晚舟啊……你刚才说的那个啥……都是梦话吧?”

“你猜。”

她淡淡地说,随手捡起地上一根干柴,挑在指尖转了两圈。

“你别乱说,你三叔是正经人……白糖的事是误会,是他捡回来准备还的……”姜晚舟抬眼看她,眸色冷得像泡过雪水。

“我刚才说的,只说给你听。

你若还敢打卖我的主意,我就说给别人听。

你信不信——这村里人能吃你三叔的肉喝你家的血。”

说罢,她扬长而去。

三婶脚一软,跌坐在地上,捂着胸口发抖。

姜晚舟走到村口供销社门前,低头看了一眼贴着的布告栏——糖票兑换每人每月***半斤。

凭票购买,缺一不可。

她目光一扫,落在那肥头大耳的供销社经理——刘百福身上。

这人正坐在柜台后头打算盘,眼皮一抬,冷哼一声:“哟,这不是地主老赵家的小野种?

活过来了?

听说快被卖去换粮票了,啧啧。”

姜晚舟扬起嘴角,眼神像春天里刀锋滑过草叶。

她一脚踢开门,走进去,语调平淡却透着轻蔑:“你家糖票还够不够?”

“呦,还知道买东西呢?”

刘百福打量她一眼,“糖票得凭关系,要不是看你快饿死了,我才懒得卖你。”

姜晚舟缓缓掏出袖子里几张糖票,啪的一声拍在柜台上:“五斤糖,我全要。”

柜台后安静了一瞬。

“你疯了?”

刘百福皱眉,“你哪来的糖票?”

姜晚舟不答,静静看着他。

“你敢不卖,我就告诉你老婆你在镇上养女人那事儿。”

刘百福脸色变了:“你别瞎扯!”

“我瞎扯不瞎扯,你说了不算。”

她低头看了一眼柜台里的糖,“五斤糖,现称现走。”

最终,糖落进了她带来的麻袋中。

而她,转身就出了门,脚步不紧不慢,如履平地。

那天下午,姜晚舟从后山绕道,翻出村子,到邻镇去了三趟。

糖票在供销社一斤卖三毛,她凭着系统提示和前世记忆,精准找到了两个收糖贩子——一个在铁匠铺后头,一个在镇上的学堂门口。

她卖出了第一斤糖,五毛八。

第二斤糖,六毛二。

等最后一斤糖成交,己经是一块一毛。

她坐在学堂后的石台上,看着手里鼓起来的钱包,笑了。

“第一桶金,到手。”

这一趟,她净赚五块西毛。

别小看五块,在1979年的村子里,一块钱能买回半个月口粮。

她赚的钱,足够砸晕村里所有人的脑袋。

夜里回村的时候,三婶正站在门口等她,神色惊疑不定。

“你去哪儿了?

不会真去卖糖了吧?

你疯了——你知道倒卖是要坐牢的吗?!”

姜晚舟看了她一眼,把手里的半条香皂和一包咸花生往桌上一放:“这是孝敬你家的。”

三婶一愣,下意识捂住嘴。

香皂,是城里人才用的东西,女人一闻就走不动道。

花生是油炸的,香味扑鼻,五岁小孩能跟你换家长。

“你哪来的这些?”

“我捡的。”

姜晚舟淡淡笑了笑,眼神却像刀锋切过血肉。

三婶想说什么,却一个字都没说出来。

第二天一早,村里就炸了。

有人看见姜晚舟一早出了门,回来时带了“城里香皂”。

有人听说她“卖糖票赚了钱”,还有人说她“进了城,给厂长儿子看上了”。

更有甚者,说她被供销社安排成了内部“投机员”,每次出村都有任务。

——越传越离谱,越传越玄乎。

村口晒谷场,一堆老娘们一边剥豆角一边八卦。

“她是不是傍上城里人了啊?”

“你看她那眼神,现在连村长家的都敢不搭理!”

“别瞎说,我听说她手里还有糖票!

说不定家里藏了半麻袋糖呢!”

“嘿,谁敢得罪她?

你看那三婶,现在说起晚舟,恨不得叫一声‘亲闺女’了。”

此时的姜晚舟,正坐在院子里,用炭火慢慢烤着一只鸡蛋煎饼。

鸡蛋是从镇上小贩那儿换来的,煎饼是她自己和的面。

没有葱花,没有佐料,却香得一群小孩躲在篱笆后咽口水。

她不管,只是慢条斯理地吃着,像在吃一份资产清单。

系统提示响起:恭喜宿主完成首次高利润交易,开启支线功能——市场脉动图。

可实时掌握区域热度商品流通情况。

姜晚舟眼前一闪,一副简陋但实用的“热力图”浮现在脑海里。

红***域代表买入热度高、绿色为囤积阶段、蓝色为冷门即将复苏。

她指尖在脑中轻轻一点:“切换至棉花板块。”

地图上,镇北方向微微泛红。

她眯起眼睛:“下一步,该囤棉花了。”

傍晚时分,三婶硬着头皮再次找来。

“晚舟啊……你真不简单,婶儿是服了!

你说你年纪轻轻的,居然知道哪样能赚钱……你是不是有啥祖传法子?

还是你梦见啥了?”

姜晚舟看她一眼,唇角一勾:“我梦见你三叔跟人交易,被我撞见,然后我就醒了。”

三婶:“……”她摆摆手:“我从今天开始不住这了,搬去后院我娘那边。

你要真心悔改,就别来烦我,别打听我。

咱俩井水不犯河水。”

三婶张了张嘴,最终一句话都没敢说,只能眼睁睁看着她提着新布袋、带着半口锅,搬走。

那口锅,还是她母亲留下的老铁锅,被三婶藏在仓房里压着地瓜用的。

夜里,姜晚舟躺在新修的床铺上,身边是吱呀作响的木头板,头顶挂着一盏昏黄煤油灯。

她伸手摸了摸裤脚里包着的钱——五块西毛五,还有几张糖票和一张粮票。

这是她的“本钱”。

系统提示:是否开启“阶段目标清单”?

“开。”

当前阶段目标:1. 完成棉花投机,赚取15元以上利润。

2. 初步建立“外部信息源”——寻找可靠可控的长期人脉。

她闭上眼,心中浮现西个字:赚够本钱。

赚够能杀人的本钱。

第一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