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毕业

>>> 戳我直接看全本<<<<
今天,我大学毕业了,心中五味杂陈。

宿舍里一片凌乱,衣物、书籍、杂物散落各处,我正手忙脚乱地收拾着,时间紧迫得如同催命的鼓点,每一下都敲在我的心头。

这住了西年的温馨小窝,一旦离开,便再也回不去了。

那些与室友们彻夜长谈的夜晚,为了考试挑灯夜战的日子,都将成为只能在回忆中找寻的珍贵片段。

今天,我就要离开读了西年的大学里,事情多,排得很满。

第一站,我怀着忐忑又坚定的心情去找周希,那个与我携手走过西年青春岁月的女孩。

尽管如今我们己分道扬镳,但我觉得,无论如何,都应该当面与她道一声再见,为这段曾经的感情画上一个虽不圆满却也完整的句号。

我手指微微颤抖着在手机屏幕上点出那串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数字,深吸一口气后,拨通了周希的电话。

“喂,我在你宿舍楼下,你下来一下吧!”

我的声音尽量保持着平静,可内心的波澜却怎么也无法平息。

我与周希的分手,如同平静湖面上泛起的一丝涟漪,没有狂风骤雨,没有歇斯底里。

我们就像两艘曾经并行的船只,在人生的某个岔路口,悄然驶向了不同的方向。

很快,周希出现在我的视线里。

她身着一袭简约而时尚的连衣裙,那靓丽时髦的装扮在人群中格外显眼。

一头乌黑的长发如瀑布般随意地披散在肩后,她的神态看上去是那么的淡然自在,仿佛这校园的喧嚣与离别都与她无关。

也是,毕竟她是本地人,学校催促离校的通知对她而言,似乎并没有带来太多的紧迫感。

“找我什么事?”

周希那明亮的双眸看着我,率先打破了沉默。

我努力地扯出一丝微笑,说道:“我要走了,来跟你说声再见!”

今年我二十一岁,曾经以为毕业是迈向辉煌未来的起点,可此刻才真切地感受到,它也是青春岁月的一道分水岭,学生时代的纯真与无忧无虑即将离我而去,心中纵有千般不舍,也只能强忍着。

所以,我说出了“再见”。

我与周希的告别简单而又纯粹,没有过多的言语交流,没有狗血的剧情纠葛。

往昔的日子里,总是我站在女寝门口,目光紧紧追随着她离去的背影,首至消失在视线尽头;而这一次,角色互换,她静静地站在女寝门口,默默地看着我转身离开,那目光中似有一丝不易察觉的眷恋与惆怅。

第二站,我来到了姜教授的办公室。

姜教授,这位陪伴我度过西年大学时光的恩师,他不仅在学业上对我悉心教导,更在生活中给予我无数的关怀与指引。

他仅比我大十几岁,所以我们之间的情谊,早己超越了普通的师生关系,亦师亦兄,亦友亦亲。

“教授,我今天离校,特来向你辞行!”

我恭敬地说道,在他的办公室里缓缓坐下,一时间,空气仿佛都凝固了,一种莫名的尴尬弥漫在我们之间。

主要是因为今天我特意买了些礼品,虽不是什么价值连城的稀世珍宝,但也是我精心挑选,代表着我对教授深深的感激之情。

然而,在进门的第一瞬间,就被教授严厉地呵斥了一顿。

我不知道他对别人是怎样的,以往每次我试图给他送点东西,无论价值高低,他都会毫不犹豫地拒收,还会苦口婆心地教育我一番。

最严重的那次,我们俩甚至差点因为此事而翻脸,自那以后,我便再也不敢给他送东西了。

可这一次不同,毕竟这是毕业的离别时刻,下次重逢不知何年何月,尽管心里清楚会被责骂,我还是硬着头皮带来了。

“毕业了准备干什么呀?”

姜教授见我一时语塞,没有回应,便轻轻叹了口气,然后递过来一封信。

我定睛一看,信封上工工整整地写着“推荐信”三个字。

我的第一反应是,在这个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居然还有人用如此传统的方式写信。

“这是西州政法大学的推荐信,你可以跟着那里的教授学习一年,不要让我失望。”

姜教授的声音低沉而又充满期待。

我在今年的考研面试中意外落选,这个结果让许多人都大为震惊,尤其是对我成绩了如指掌的姜教授。

他给我这封推荐信,无疑是在我迷茫的毕业之路上点亮了一盏明灯,我知道,他希望我能在这一年里继续沉淀自己,不要荒废了大好的青春时光。

在与大学室友们围坐在热气腾腾的火锅旁,吃完那顿充满欢笑与泪水、回忆与感慨的散伙饭后,我毅然决然地拖着行李箱,转身迈向车站。

校园的每一寸土地、每一个角落,此刻在我眼中都仿佛失去了往日的吸引力,心中那股想要尽快离开的冲动如汹涌潮水,势不可挡。

往昔的种种,无论是在教室里的奋笔疾书,还是在校园小径上的漫步闲聊,都被我统统打包,尘封在记忆深处,只等岁月将其慢慢发酵成一段段或甜或涩的故事。

···我家位于中州西南,与西州相邻。

西州政法大学,是在全国法学界赫赫有名的高等学府,常年稳居法学专业排名前十的行列。

离家近,排名靠前,这也许就是姜教授让我来这里的原因吧,当然,这肯定不是全部原因。

在家里仅仅度过了三天悠闲时光,我便开始觉得浑身不自在,那种骨子里的忙碌迅速复苏,很快,我就重新找回了在校园时的状态,那个高冷的工作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