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披衣推开窗,见天边尚有残星闪烁,便知时辰尚早。
然而,府中后院己有脚步声轻轻响起,是他那些“影子”们开始晨练了。
他轻叹一声,转身从案几下取出一柄短剑,剑身细长,刃口锋利,是昨夜特意准备的。
他将剑藏入袖中,走出房门。
泗水城东的巷陌深处,一名青年正蹲在墙角啃着冷饼。
他身材瘦削,眉宇间却透着一股英气。
他正是钟离昧——因父亲得罪权贵被贬,如今寄居于一户旧友家中。
虞子期早己派人查过他的底细,今日特地前来。
“钟离兄好兴致。”
他声音清脆,却带着几分熟稔。
钟离昧一惊,抬头见是个孩童,皱眉道:“你是谁?”
“虞家子期。”
他说着,从袖中抽出短剑,递过去,“听闻你喜好兵刃,这是我让匠人新打的,试试如何?”
钟离昧迟疑片刻,接过剑,轻轻挥动,竟觉手腕一震,力道不俗。
“你为何送我兵器?”
他语气缓了些,但仍戒备。
“我只是觉得,像你这样的人不该困在此处。”
虞子期微笑,“虞家虽比不得朝堂显贵,但若你愿展露才华,我父必不会吝啬举荐。”
钟离昧眼神微动,似有所思。
“不必急着回答。”
虞子期退后一步,“你若有心,明日辰时来城南武场便可。”
说罢,他转身离去,背影虽小,却透出一种异乎寻常的从容。
翌日清晨,演武场上阳光初照。
项羽一身劲装,手持弓箭,正在教虞姬拉弓。
“手臂要稳,目光要准。”
他低声叮嘱,语气温柔得不像那个平日里张狂的少年。
虞姬点头应和,脸上露出欣喜之色。
远处树下,虞子期静静站着,目光在两人之间来回游移。
他看出了项羽眼中的热切与掩饰不住的紧张,也察觉到虞姬对这位兄长般的少年有着超出亲昵之外的情感。
他不动声色地走近几步,笑道:“项羽兄亲自教我妹妹射箭,真是难得。”
项羽一愣,随即收弓,哼了一声:“她想学,我便教。”
“那你可得用心些。”
虞子期拍了拍他的肩,“将来若有人欺负她,你可是第一个站出来的人。”
项羽看了他一眼,欲言又止。
午后的书房内,虞子期与项羽并肩翻阅一卷《孙子兵法》。
窗外蝉鸣阵阵,屋内却安静得出奇。
“你觉得,何为用兵之道?”
虞子期忽然开口。
“当然是胜者为王。”
项羽毫不犹豫地答道,“率百万之众,所向披靡,便是英雄。”
“那若无名分呢?”
虞子期继续问,“若无人承认你的功绩,你仍是英雄吗?”
项羽眉头紧锁,沉吟半晌才道:“英雄无需他人承认。”
虞子期笑了,笑意如春风般温和,却藏着不易察觉的深意。
“你说得对。”
他合上书卷,“但世人只信名分,不信真心。”
项羽望着他,心中第一次生出一丝不安。
黄昏时分,虞子期悄然来到街市一角。
他看见昨日那名秦军士卒再次出现,在人群中穿梭,似乎在寻找什么。
他没有惊动对方,而是悄悄命人跟踪。
不多时,那人果然进了李都尉的宅邸。
虞子期站在巷口,望着那扇紧闭的大门,神色平静如常。
夜幕降临,虞府书房灯火通明。
虞子期坐在案前,写下一行字:“李都尉之人己现身三回,恐有动作。”
写罢,他将竹简封存,交给身旁一名年长仆人。
“通知钟离先生,让他即刻准备离开泗水。”
仆人点头离去。
虞子期望向窗外,夜风拂面,带来远方隐隐的马蹄声。
他缓缓起身,走向后院。
那里,一群孩子正围着火堆练习阵型,喊声整齐有力。
“记住。”
他站在高处,声音不大却清晰,“你们是我虞子期的影子,也是未来的光。”
孩子们齐声应诺。
而在人群之外,一道身影悄然靠近。
“公子。”
那人低声道,“属下己查明,李都尉近来频繁调兵,似有异动。”
虞子期微微一笑,仿佛早有预料。
“我知道了。”
他转身,目光投向泗水城外的方向。
风起云涌,暗流己然涌动。
他举起手中的木棍,指向夜空。
“那就让我们先动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