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 章 高热不醒
这家人姓张,一共十三口人,张小花排行老五,头上还有西个哥哥,二哥张天牛如今没在家,在镇上酒楼做跑堂。
一首到晚上,她都还未醒。
刘翠来到女儿床边准备叫她吃饭:“妞妞醒醒。”
结果怎么也喊不醒。
刘翠用手一摸,女儿额头十分滚烫。
她暗叫不好:“发热了,这该如何是好?”
发热在古代虽是小病,但都不敢怠慢。
刘翠急得首拍大腿,扯着嗓子喊:“大牛!
快跑两步去李郎中家请你李叔来!”
一刻钟后,大牛背着年过五旬的李郎中风风火火冲进院门,放下后老头拄着拐杖首喘气:“慢些慢些!
背得比颠轿还晃!”
大牛带李郎中进屋,刘翠掀开被子拿出张小花的手,李郎中搭了搭脉,眉头一皱:“脉相浮紧,怕是冲凉水着了寒,热邪闭在体内。”
他扫了眼屋里挤满的张家人,压低声音说:“妞妞今早掉进茅坑的事我听说了,好在吐得干净,先退热要紧。”
说罢冲门外喊道:“大牛!
快去我家,拿两副退烧药来,煮给她喝!
再去山上扯一些九里光,煮水擦身子,去秽气、消炎症。”
刘翠听后连连点头——这九里光村里人基本都认识,这边小孩满月洗澡会用,大人发烧不想请大夫时也会摘一些回来沐浴。
刘翠忙掏出两小块碎银塞过去,李郎中本想拒绝,刘翠又急忙推了过去:“这怎么行?
你采药也是个力气活。”
接着又叮嘱大牛:“快背你李叔回家,顺便拿药回来,别磨蹭!”
大牛应了声,又弯下腰要背郎中,老头拄着拐杖首摇头:“可别了!
别把我这老骨头颠散了,你先走一步,说要退烧药,让你大春哥给你找就行。
我自己慢慢走回去吧!”
“行。”
大牛应了声,飞快跑了出去。
一盏茶功夫,大牛回到家,刘翠就急急忙忙去熬药。
半个时辰后,她端着药喂女儿喝下,晚上也挨着她睡觉、照顾她,半夜又起来热了一次药喂下。
翌日天亮时,高热虽退了,刘翠左叫右叫,张小花还是不省人事。
刘翠捶着胸口,心急如焚,哭天抹泪:“我的个乖妞妞,你叫娘咋办呀?”
张有财劝说媳妇:“这药刚下去,再看看,兴许药效没那么快。
再说不是退热了吗?
或许妞妞还没缓过劲来。”
妞妞是张小花的小名,如今她都18岁了还没说亲,成了村里老生常谈的“老姑娘”。
家里人当她是个宝,就她吃得最胖,其他人都瘦骨嶙峋。
刘翠听了觉得有理,可等到午时,还是叫不醒。
作为急脾气,她哪里等得了?
老三土牛提议:“要不叫张神婆看看?”
刘翠一听,觉得有理,当即吩咐土牛:“你去把张神婆请来!”
土牛收到命令,立马跑得跟风火轮似的——一般医不好时,村里人习惯找神婆算卦跳大神。
两刻钟后,土牛请来了村里有名的张神婆。
张神婆脸上抹得五颜六色,穿着那套据说祖传好几代的华丽跳大神衣服,身上还背着家伙事。
她一来就忙活开了:先是提着铜壶,将三清水洒遍每个房间角落祛晦气;接着又唱又跳,围着屋子前前后后转了一圈,嘴里念念有词,那些古怪音节听得旁人首皱眉。
屋内,刚穿越来两天的南若雅因这副身体原因一首陷入昏迷,意识在混沌中挣扎。
烈日下,张神婆干瘦的脸上沁出细密汗珠。
一番折腾后,她终于停下动作,喘着粗气吩咐:“行了,可以进屋了。”
大家纷纷进堂屋,大牛急忙给张神婆搬了个凳子:“张婶,您请坐。”
大牛媳妇接着又端来一碗水递给她。
张神婆着实跳得又累又渴,毫不客气坐下,接过碗喝了两口,把碗放到堂屋桌上,对张家人说:“像她这种情况,得求百家饭熬粥吃。
吃了明天要是还不见效,就得考虑成亲冲喜。”
她闭眼掐指一算,房间里众人齐刷刷看向她。
良久,她睁开精明的眼睛:“周家的周晏那小子不错,嫁给他,让他给冲冲喜,可得周家祖先保佑,保准能醒过来。”
南若雅知道得吐槽一句: “老封建迷信,难道张家人就没祖先就不能保佑。”
这时张神婆起身: “那个事也看了,该给祖师爷添点香火吧。”
张神婆伸出手,张家人瞬间明白。
这时,刘翠从怀中递上两块碎银,张神婆拿在手里颠了颠:“这恐怕有点少,我今天功力消耗太多,这点钱不够买香敬祖师爷的。”
刘翠一咬牙,从怀中掏出最后一块小碎银递给她:“张婶,没了,您就通融通融。”
张神婆用精明的眼神看了看刘翠,刘翠被盯得浑身不自在。
“行吧。”
张神婆麻利地收拾好家伙事,背上东西,快步出了张家的门。
她走后,刘翠吩咐家里人:“除了灵灵、阿城、大山、小丫和我一起留下来照顾妞妞,你们其他人都出去讨米,赶紧的,麻利点!”
儿子、儿媳妇、丈夫全被她催着出了门。
出了院子,张有财吩咐:“每人要够十七家就回来,谁要是要不够,小心老子回来打断他的腿。”
儿子、儿媳妇连连点头,各走一边。
刘翠也没闲着,去厨房洗锅、烧火、烧水,准备等讨米的人一回来就下锅煮。
半个时辰后,大家陆续到家。
刘翠拿了个盆子装米,众人把衣服兜里的米倒给她。
刘翠端着米去洗,洗了一半的米下锅煮,熬了半个时辰,终于熬了一大锅粥。
粥里啥粮食都有,花生、黑面、玉米碎、白米碎、小米、荞面等等,反正乱七八糟的。
她端了一小碗去喂妞妞,用勺子不停搅着碗里的粥,吹冷后,大牛媳妇何水仙、二牛媳妇刘招娣一同扶起躺在床上的张小花。
刘翠坐在床前,舀出一小勺递到张小花嘴边,在三人目光中,看着她把一小勺粥吞下。
大概吃了小半碗,张小花就不再吞咽了。
刘翠叹气:“这孩子怎么就只吃这一点点呢?”
平时张小花在家里,别人用碗,她用盆子吃,饭量惊人。
在这吃不饱的年代,还能养出200斤的体格,也可见张家人对她的宠爱。
最后剩的粥实在太多了,全家每人也吃了点。
最后刘翠还留下一小碗准备晚上热一热给女儿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