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王楚天霸,字子英,以先父之宏愿,崇尚三界生灵平等,任用人才,消除活人祭祀,平定西海八荒,并建都于楚丘。
主张人仙妖皆可参政议事,只要向善,不作恶多端,若有才有德之辈,必许以事权,赠予富贵。
但凡在楚国之内的人仙妖,亦可相恋,通婚,通商,贸易自由,婚姻自由等。
因此楚国经济得到大力发展。
百姓均有田可耕,有书可读,人妖仙族互相也可经商,从事茶叶,功法,丹药,房契等产业。
被世人称为“人间乐土之国。”
随着国策的利好落地,人口急速增加,遂决定扩建国土,招纳西海人才,必要时也要征战讨伐敌国,或开垦荒土,来解决领土和人口问题。
仅十载之秋,便威名西海,各处他国神仙精怪,人族之士皆来相投,欲共创大业!
楚国此时领土更是扩大了一倍之多。
一日楚王寿辰,西海宾朋,六道神妖皆来贺喜楚王,楚王便大设宴席,大赏群臣。
触景于此,便赋诗一首赠西海宾客和六道生灵。
楚王一诗曰:自古开天辟地兮,三清西御化六道;神妖人仙共存兮,皆为宾朋贺新表。
琼楼金阙天何在,莫吃供果祭活人;吾愿六道不分界,至此三界乃一朝!
此诗一出:“神妖沸腾,举杯邀歌,共拜楚王,尊为“人王”!
楚丘此时信仰之力盛力空前!
“人王”即人界之王,人王之下皆诸侯,只有帝国足够强大,文武兼备之人才配此称号。
而人界道教散仙,则表示大力支持,这与其修习的道教功法理念,不谋而合,世间万物,若有向道之心,则有教无类,无论人神妖只要向善之心皆可修仙问道,平等视之。
于是人间道教为支持楚王,将座下弟子悉数派出。
为人界安定出谋划策,将“有教无类”的理念发扬光大,为六道生灵谋求一处大道乐园。
人界道家仙族弟子—楚国三朝元老—北堂墨,出谋为楚丘境内的各路散修,寻得一处灵山秀水,助其突破修为,但不会干涉其修行,只须遵守一条规则:“若人界有难,需守卫历代皇族人界安危即可,不论朝代更迭,不论是否为楚王一族”。
青丘之族令狐瑶,被巫灵族首领以族群安危胁迫之,派去媚惑楚王,后得楚王解救族群,入驻楚丘之地。
在此期间,所见楚王之神勇,山川之胸襟而心生爱慕,历经十年,以文采治国之策,深受楚王欣赏,后结为连理夫妻。
与此同时,也为妖族寻得了一处修炼之洞府,并下令:“不可滥杀无辜,人族有难则帮扶,若遇不可抗力之事,则可避祸不出,保护妖族和人族的共同血脉。”
人族则由贤相诸葛青云为百姓谋福,赐予耕田河流,种植丰草树木,滋养生灵,修养生息,让百姓不再相信活人动物祭祀,盲目祈求上天,而是自食其力,自享其果!
一切本该如此安定,天下大同之势己初步形成,但人界三教之一儒教,则视此诗此举,乃扰乱仙家之供奉司法,破坏人界王权平衡之逆言”。
又因近年来楚国国力越发强盛,声势日益浩大,其影响力和治国理念也让越来越多的诸侯王都感到了恐惧不安,生怕先祖传承之基业被楚国吞没。
他日若王权旁落以后,就不能再继续欺压黎民百姓,更是怕断了那享之不尽的荣华富贵。
因此各大诸侯国便纷纷开始筹谋起来,暗中联合了西部儒教天儒国,东夷巫灵族,北海鲛人族,欲起兵攻伐楚国。
一切皆因一杯酒,一首诗,却被认作是亵渎神威。
三派势力竟联合围剿位于中部的道教,人族和妖族,而后又降以天灾,人祸来破坏这份难得的安定。
想来也是,这些所谓儒教,皆把王权当工具,把百姓视作蝼蚁,他们向来信奉:“君权神授,何来人王,人妖有别,天各一方”。
因此时楚国各路散仙大多皆在闭关修行,且部分道行高深的散仙竟同时都在避“生死关,”而那些道行尚浅的修仙之人则大都婉言谢绝,避祸不出。
然妖族实力本身又有限,为保护青丘血脉和王族一脉就己经令其首尾难顾,自顾不暇矣,因此而不得不避居隐秘洞府中。
于是人间道教则无力同时对付三派势力,故而道教十二散仙在大战中全部力战而死!
至此楚国再无神妖庇护,而致人祸降临也无法及时应对!
各国因常年干旱未降一雨,以北海鲛人族和东夷巫灵族为首,为抢夺楚国山河水源同时又攻伐了楚国边境各处,一时竟战火频起,民不聊生。
楚国老天师北堂墨随即便主动请缨,征讨北海,楚王立即跪师谢礼,便婉拒道:“太师年迈,国之柱石,又为子英之师之父,切莫劳身,吾可派舍弟楚天锋征讨即可,若征讨不成,再请亚父,还望恩师应允。”
太师慈笑言:“子英贵为人王,天之骄子,切莫行此大礼,老身受之有愧”。
楚王敬言道:“亚父,朝廷还需你治理安邦,子英先去平定东部蛮夷巫灵族,等孩儿归来,再一同平叛北海如何?”
太师闻言欣然一笑道:“子英,真乃先王之骄傲,更是人族之骄傲.吾己许久未与徒儿共同奋战矣,依稀记得十岁有余,便可倒曳九牛,扶梁换柱,勇猛非凡,身具人王之气,初入战场就拿下敌军将首,我们共同携手为先王打下了这赫赫江山。”
“你和历任继子不同,今日之王位是你双手战功所得,实至名归,为师知你不易,你一定要尽快归来,若有难处,速发急报于为师,万不可轻敌!”
老太师眼含热泪,依依不舍地嘱托楚王道!
太师三朝以来,一首感念先帝厚恩,先帝不光赐予其太师之位,更是在一次讨伐敌国战争之时,为救自己而不幸殒命。
那时子英才年仅八岁,年幼丧父让北堂墨为此内疚了一生,更觉得对不起子英了。
因此常年为楚国征战,为子英开疆扩土,治理安邦。
又因总忙于国事,也无心娶妻生子,早己把这唯一的弟子子英,视作了自己的血肉至亲。
而楚王从小就跟随太师学武论道,治国安邦,太师对其也一首疼爱有加,百依百顺。
双方早己视对方为最亲之人和唯一的精神寄托,不容他人质疑。
就连妻子令狐瑶都羡慕王有这样一位授业恩师,王之亚父。
天霸回头,深深转望一眼楚丘国都,亚父,怀有身孕的妻子—令狐瑶,满朝文武之臣,妖族,些许散仙和十万民众都在。
所有人皆在城门外泪目送行,跟随其数里而不散,浩浩荡荡,天霸顿时感动地潸然泪下。
留下一句“孤先走了,众卿家保重”。
可曾想这一别,便是与恩师天人永隔,永难得见!
楚王亲率数十万大军顺利击败东夷巫灵族,并擒拿其首领拓跋凌。
楚王对将士下令道:“其余臣民若降,可按楚国之臣民待遇安顿,可得良田地产数亩,若勤劳耕作则可安享富足;不降则可丢盔弃甲,各回故土,不伤一兵一甲。”
而后派人族猛将镇守,并下令三军:“不可妄杀无辜。”
首领拓跋凌见此,深感羞愧,并告知:“此次不光有北海鲛人族和我们东夷巫灵族起兵攻伐,还有西部天儒国也将举兵来袭。
并且有儒教十二散仙相助,楚国如今实乃危矣!”
又道:“这次主谋就是儒教所为,兵变实乃非本国之所愿。
只因本国巫灵族族师,闭关多年未出,被天儒国趁机施下咒法,令东夷国长年无雨无水,后只得向天儒国求天问雨,苟且度日。
于是作为首领为了臣民,这才不得不听其摆布,攻伐楚国。
今日得见人王之姿,生无憾矣!
愿与人王共图大计,解我东夷之难。”
巫灵族首领拓跋凌立即跪求道。
楚王闻言,立即拱手婉谢道:“如今之祸,皆由我起,吾愿回师诛邪,还汝太平”。
言罢便欲动身班师回朝。
巫灵族首领见此,拱手敬言道:“吾之臣民国家,虽不可连累,但吾愿跟随人王,前往故土诛杀叛将,若不能归,也将死而无憾,无愧于心,无愧于这天地正道”。
楚王闻言,举酒一杯,向拓拔凌说道:“愿拜为异姓兄弟,共饮此杯”。
随后便下令:“分兵一半,守卫东夷国,若我战死,可分得我一身某处,换汝国太平,无怨无悔”。
这就是所谓中的士为知己者死,人王之胸襟宽若大海。
随后便快马奔袭回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