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弃一子者忍之小,安社稷者孝之大

>>> 戳我直接看全本<<<<
假设有一个人,他有一个傻儿子和一个聪明的弟弟,那他应该把家产留给谁呢桓温的回答是,由儿子继承家业,让弟弟管家。

太康年间,晋武帝司马炎任命齐王司马攸为大司马、都督青州诸军事。

让下面的人议一议赏赐之物。

大臣们纷纷反对:如果齐王很贤的话,那就不应该让他去担任鲁、卫的普通职位;如果齐王不贤的话,也不应该让他去青州这么重要的地方开疆拓土。

总而言之,无论贤不贤你都不能让人走。

武帝大怒:“什么二难推理,答非所问是吧,让你们议一议赏赐之物,这说的都是些什么东西?”

廷尉上奏:这些人大不敬,应当判处***。

尚书夏侯骏一听就不乐意了,站出来反对:“国家难道是想要杀害谏臣吗?

官立八座,正为此时!”

左仆射、右仆射下邳王等人纷纷出来反对:“夏侯骏所言甚是,请陛下息怒。”

眼看这么多人反对,司马炎只好下诏:“虽然这些人罪该万死,但朕想来想去还是不忍心(不敢)算了,就饶他们一命,都免官吧。”

但是没过几年,就恢复了官职。

这事就这么过去了?

才刚开始呢。

灭吴的功臣王浑上表反对齐王攸去青州。

王浑之子王济不仅自己反对,还让自己妻子常山公主与甄德妻子长广公主一起去找司马炎哭诉:“啊啊啊,陛下,不要让齐王走啊!”

武帝大怒,跑去和侍中王戎吐槽:“让齐王走是朕自己家的事,甄德、王济这两个家伙居然派女人来宫里一哭二闹的,烦死了!”

将其贬官,但是没过几年,又恢复了官职。

司马炎的叔叔扶风王司马骏也反对,武帝不听,被皇帝气死。

齐王攸是晋武帝同父同母的堂兄弟。

由于司马师没有儿子,于是就把齐王攸过继给了司马师,那么按法理来说齐王攸就是司马师的嫡长子,不过因为司马师死得时候齐王攸才十岁,所以还是司马昭这个弟弟接了司马师的班。

齐王攸很受司马昭的宠爱,每次看见齐王攸,就会摸着自己的座位说“此桃符座也。”

(桃符是司马攸小名)好几次想要让齐王攸继位,司马昭死前还对司马炎讲述曹植等人的故事,希望他引以为戒。

之所以大家都看好齐王,除了司马攸本身能力不错以外,另一个原因就是皇太子纯质、圣质如初,有淳古之风。

意思是智力不太行,看起来很纯真,有种原始人的美。

卫瓘想劝司马炎废了太子,但是一首不知道该如何开口。

终于有一天司马炎设宴于陵云台,卫瓘多喝了几杯,就来到武帝面前想要把话说出来,但是话到嘴边又不知道该如何开口,犹豫再三,最后跪着来到皇帝的身边,用手摸着御座说:“真是可惜了这么好的座位啊!”

突然蹦出这么一句司马炎人都麻了,问道:“你喝醉了?”

司马炎问尚书张华:国家的未来可以托付给谁啊?

张华一点面子也不给,首接来了一句:唯有大晋周公齐王攸。

武帝大怒,把张华打发到幽州去了。

禁军思想更极端,有人甚至想要去杀掉皇后的家人杨珧,司马炎知道后将其转为太仆。

齐王攸看司马炎一定要赶自己走就气得发了病,请求去为太后王元姬守陵。

但是司马炎不许,并派出了训练有素的医生去为他看病,这些医生回来后就说齐王根本没病,都是装出来的。

既然没病那就上路吧,司马炎催促齐王攸赶紧走。

没办法了,走吧。

在辞行的时候,齐王攸不愿被人说是装病,于是强撑着身体装作成没事人的样子,司马炎看齐王这么正常,就更加相信齐王攸装病,结果人走出去没多久就病死了,时年三十六。

未来的齐王司马冏在葬礼上痛哭:“我爹明明生了这么重的病,都是那群庸医害死了我爹。”

武帝一听就下令把医生给杀了。

之后为了巩固太子的地位,就任用外戚,杨骏和弟弟杨珧、杨济开始掌握大权,时人称为“三杨”。

到了太熙元年(290)司马炎由于极意生色,生了重病,感觉人快不行了。

杨骏就趁机排斥了不是自己一党的人,在皇帝身边都换上了自己的心腹,还命令汝南王司马亮出镇许昌。

但还没走的时候,司马炎突然回光返照,发现身边的人一个都不认识,武帝大怒,赶紧写下遗诏:让汝南王司马亮与杨骏共同辅政。

“让我和汝南王亮一起辅政?”

没过多久杨骏就收到了消息,露出一抹阴狠之色,“哼,开什么玩笑,让你们见识下什么叫高端的权谋。”

杨骏很快就行动了起来,找到中书说:“你把皇上写的诏书给我看看,我就在这里看看,不会怎么样的?”

成功骗出诏书后,赶紧藏进了自己的兜里。

中书监要他把诏书交出来,杨骏却说:“什么诏书?

你还没睡醒吧,断无此疏。”

说什么也不肯交出来。

没过多久,司马炎病情加重了,皇后杨芷希望皇帝让杨骏辅政,皇帝点点头,然后召来了中书监和中书令写诏书,杨芷以皇帝的名义口述遗诏:杨骏辅政。

遗诏写成后,杨芷拿给皇帝看看,司马炎双目空空的注视着前方,一言不发。

两天后晋武帝司马炎崩于含章殿,时年五十五,葬于峻阳陵,庙号世祖,谥号武皇帝。

太子司马衷继位,大赦天下,改年号为永熙。

汝南王亮担心杨骏会加害自己,就问计于廷尉何勖。

何勖说:“现在朝廷上下都看好你,你怎么不去讨伐杨骏反而害怕被杨骏所讨呢?”

亮不听,连夜扛着火车跑到了许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