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我看到一束透过指缝的光,一片照在地上的影,又或者听到某人不经意说的一句话,都会瞬间开启我残存的记忆大门,这门里面装载了一些拾捡起来的、拼拼凑凑的片段,而我恰巧在那个时间、那个地点又顺手拿起了一段,进行细细地品鉴,那些如胶片似的记忆,那些占据在脑海一隅的一些景、一些人又浮现了出来,只是感叹那年光景似如梦。
我从小生活在北方农村小地,距离城区十公里远,远离了高楼大厦、尘嚣熙攘,孕育了一个不争不抢、不紧不慢地僻静之地。小小的村落,房屋排列整齐有规律,道路宽短、笔直且四通八达的,早些年间是土路,在农村生活过的人都知道,尤其到了下雨下雪天,泥泞的小路会让鞋子深陷两三厘米,鞋底像粘了胶一样,拔都拔不出来,而等你使劲***的时候,鞋子也容易被甩飞了。现如今,经济水平提高了,人们生活条件也改善了,乡间小土路早已换成了坚硬的不渗水的柏油路。我们这小小村子,人口数不足500,所以整个村子的人见了面几乎能叫出大小名来,仅仅张、孙、李三个大姓已覆盖全。越是人数少,邻居之间相互串门、一块赶集买卖菜的景象越是常见,尤其是逢年过节,大家扎堆去赶集,热闹得很。要说到村里的名人,那一定非“老根儿”莫属,他的全名叫张根胜。听老辈们讲,父母之所以给取小名—老根儿,是因为他是家中独子,父母希望他能延续后代、根苗旺盛。
我不清楚老根小时候到成年的事迹,因为论辈分,我应该称呼他爷爷(可跟我爷爷相比,他应该算是爷爷辈中最小的吧),但我依稀记得他后半生的点滴生活。
身高1.7米左右的老根儿,身材微胖,头发微微卷、又黑又密,四四方方的国字脸,脸上白白净净的,一双葡萄般大的眼睛,炯炯有神,仿佛能洞察世间一切般。老根走路有一跛一跛的毛病,O型腿。在我们那里,只要是罗圈腿,那一定是认为小时候营养不良造成的,细想50、60年代的农村人,活口已经很不错了,哪还讲究什么补不补钙的。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