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坏消息
“你就是新考上举人的那位女县令,那你肯定识字吧,给你,这是咸阳城刚刚送过来的折子,我不识字,幸好你来了要不然我也看不懂。”
沈清听到孟林居然说这话,惊讶的看着他说道。
“你不识字,那你怎么当上的县丞?”
孟林还没来得及说话,一旁的衙役就兴奋的说道。
“孟大人可是个大好人,之前桃花县常有土匪过来抢劫,大家都拿那些土匪没办法,正好遇到孟大人路过,帮忙赶跑了那些土匪,大家都喜欢孟大人,所以把孟大人留下来当我们桃花县的县丞。”
孟林听着衙役的介绍,含蓄的笑了一下说道。
“都是大家抬爱,我本来不想当的,可是当时桃花县的县丞跟着那个县令跑了,桃花县无人看管,我怕土匪再回来,所以就留下来了。”
他虽然武功高强,但是这些年来在江湖上仗义执行风餐露宿的也疲倦了。
现在路过桃花县,这个桃花县正是需要他在这里稳定治安的,那么孟林就想着。
干脆就在这里安定下来。
既不受拘束,又可以为民做好事。
因为龙腾王朝的县丞是不需要科举的,所以哪怕孟林并不识字,也受大家抬爱当了一个桃花县县丞。
孟林如今就在观察这个新来的桃花县县令,到底为人如何。
如果是一个品行端正的好官,那么孟林倒是也可以用心辅佐。
但是如果是如之前的几个官员一样,******,搜刮民脂民膏。
孟林他就算与官府作对,也绝对不能让这个县令得逞。
沈清也能看到,尽管孟林是笑着对他说话,但是孟林的眼中也带着审视的意味。
沈清装作不知,毕竟自己初来乍到,目前还是不要随意生事的好。
沈清看向手中的折子。
在看清上面的内容之后,沈清忍不住皱起了眉头。
孟林见此,对她询问道。
“大人?
折子上写的啥?”
就连周围的那些衙役也都是一脸好奇的看着沈清。
现在当官的那是朝夕令改,一天一个政策。
他们桃花县早就己经千疮百孔,希望上面不要再继续给他们添难度了。
沈清这个时候却倒抽一口凉气说道。
“咸阳城的知府发下命令,说是从现在开始,咸阳城下面的这些县城种出来的粮食每亩地要上交30斤。”
“什么?!
每亩地三十斤?!
这也太多了吧!”
周围的那些衙役听到沈清这么说后,大惊失色。
他们惊讶的甚至都破音了。
虽然说他们是官府的衙役,有着官府的俸禄。
倒是暂时不缺吃喝,但是这桃花县己经有太多的百姓吃不上饭了。
主要原因还是归根于桃花县的粮食产量不足,土地贫瘠,再加上人口稀少。
一亩地下来也就是能种个70斤到100斤而己。
百姓们甚至都有的人饿到要去抢粮食了。
这个时候咸阳城再下发这个命令,这不是要他们的命吗?
有衙役求救的对沈清诉苦说道。
“大人,您不是没看到城里面的这个情况,就算是不交这三十斤,城里的百姓都有人饿肚子了,要是这个政策一下发下去,那么咱们城里肯定是要乱的。”
现在桃花县己经是一点油水都没有了,所以才会有那些贪官选择转移阵地。
本来桃花县的百姓就对这些当官的没有好感。
沈清这才刚来桃花县任职,就下发这个命令的话。
势必会让桃花县的百姓对她深恶痛绝,沈清自然也是知道这个道理。
她攥着手中的折子,若有所思的说道。
“好端端的,咸阳城的知府怎么会下发这个政策?”
所有的政策背后都自然有他的道理,绝对不是咸阳城的知府一拍脑袋就想出来的。
更何况自己刚到桃花县,这个政策就过来了。
很难不让沈清怀疑这和她有没有什么关系。
孟林在听到这个消息之后,也是沉着脸脸色很明显并不好看。
听到沈清这么说后,孟林对沈清说道。
“我听江湖上的兄弟说,之前临江城的巡抚给咸阳城的知府写过信,难不成就是这个事?”
“临江城的巡抚?
和我们咸阳城有什么关系啊。”
周围有衙役听到之后疑惑的询问。
这巡抚可是要比知府还要高两级的。
巡抚是正二品,知府只不过是一个正西品而己。
而县令就更低了,才正七品。
官大一级压死人,更何况巡抚可是比沈清高了5级。
如果巡抚想要对付沈清的话,那简首是动动手指头就能解决的。
沈清一听是临江城的巡抚给咸阳城的知府写的信,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肯定是那个高巡抚家知道自己不愿意嫁,所以想要给自己使绊子。
没想到一来就遇到这种世纪难题,请问沈清一个小小的县令如何越级对战高高在上的巡抚。
沈清眯眼,把那个折子揉成一团扔在地上。
迎着周围人惊讶的沈清,沈清沉声说道。
“这个消息肯定是瞒不了百姓们的,这一茬的粮食收上来还不用交给咸阳城,等下一茬种粮食的时候本官会想办法提升粮食的产量,定不会让百姓们饿肚子的。”
周围的众人刚才也在想解决办法,猜测沈清在面对这种事情的时候该会如何选择。
在听到沈清说她会想办法提升粮食产量,并且保证不会让百姓们饿肚子的时候。
周围的众人都震惊的看着沈清。
一方面是惊讶于沈清的这个为人,居然选择站在了百姓们这边。
还有一方面就是觉得沈清这话说的也太大了吧。
她又何德何能能让粮食的产量提升,要是真是这样的话他们龙腾王朝可就不用担心缺粮了。
不过沈清毕竟是今天才上任,大家也不好说什么,纷纷点头。
孟林也忍不住多看了沈清两眼,觉得沈清与常人不一样,一心为民是个好官,就是不知道有没有那个能力解决这次的政策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