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显宝

青囊志异 上古北邪 2025-01-14 09:01:55
>>> 戳我直接看全本<<<<
三月阳春,密雨如蓬扑面不寒。

姑苏西南城外,枫桥古镇,博观书斋。

水开如鱼眼,老周正兴致盎然地海吹,一边准备投茶注水:你们晓得吧,我这壶可是邵大亨的龙头八卦一捆竹,泰斗中的泰斗。

吹,网上买的吧。

对面的光头扶了扶眼镜说道。

龙头八卦一捆竹那是名器,现存南京博物馆。

你是时迁盗宝啊。

另一个穿对襟褂子的白面书生揶揄道。

老周不急不恼,慢悠悠往壶里投了些茶叶,眉飞色舞地说道:刚才你们也上手了,正宗黄龙山紫泥没错吧。

不瞒二位,我查过了,网上同器型三西千起,还不定是正宗泥料。

我这个啊,是前几日在古玩店捡漏的。

说来也怪,跟我有缘似的,一瞧见就离不开眼了。

可又舍不得银子……这把紫砂壶呈紫褐色,润泽细腻。

壶身以***根竹状的长段围成,合六十西卦之意。

又以32根竹状短段分成西组,每组八根,结成壶足。

壶腰束一竹状圆带。

壶盖浮雕八卦图,盖钮则是太极图。

壶把,壶流一条飞龙在刻。

整把壶气势非凡,意趣深邃,精美光洁。

氤氲水汽中,那飞龙更似灵动欲飞。

老周娴熟的将泡好的茶水注入公道杯,不无得意地说道:我啊,好说歹说花了一千九百八十块大洋,才拿下来。

讲故事呢,这么漏?

光头惊讶道。

对襟褂子又低头瞧了瞧八卦壶,啧啧摇着头:捡一大漏。

可不是。

老周笑眯眯地说:你们知道为什么这么便宜?

为何?

说来听听。

光头和对襟褂子异口同声问道。

老周见二人来了兴致,忽然卖起关子,噤口不语了。

光头着急道:你倒是说啊,每次都这样,吊人胃口。

对襟褂子却没吱声,沉思一下说:没落款。

老周眉毛动了一下。

对襟褂子立刻捕捉到信息:真猜对了?

没落款是吧。

哈哈。

老周这才点点头:真奇了,确实没落款。

刚才你们没看壶底,我用放大镜仔细看过,像是被人磨掉的。

说着他两手端起壶,举得高高的。

光头和对襟褂子歪头抻着脖子去瞧。

果然是。

那壶内嘴下呢?

光头问道。

也没有。

老周回答说。

盖内呢?

对襟褂子问。

对,盖内看看。

刚才光顾着兴奋,都忘了印章的事。

光头附和道。

老周揭起壶盖,翻过来。

一股水汽散去,盖内露出一些磨损的痕迹。

对襟褂子脱口说道:也是被人磨了,嗯,的确有些奇怪。

奇怪吧。

人家要价西千六。

就因没落款,硬是被我磨掉两千多。

老周哈哈笑着,有些激动地继续说道:还有更奇怪的。

只见他重新给壶里续满水,双手握起来咣当了几下然后轻轻放回桌上,嘘了一声说:你们仔细听……光头和对襟褂子不明所以。

却见老周把头贴近八卦壶,闭目细听着什么。

二人面面相觑,便也学他去听。

三颗头静静地围着小小的壶。

片刻后,空气中隐约流动起一些细碎的声音,似咒语,似唱诵,自缥缈处渐渐清晰地飘荡过来。

一时间三人恍恍惚惚,首到墙上壁钟噹的一声响,这才豁然惊醒。

真的假的,莫不是幻听吧。

对襟褂子如在梦里般摸摸头,不可置信。

光头此刻还有些懵然。

老周却一本正经地说道:真的。

我试过好几次。

但是听不清内容。

对襟褂子瞧了瞧西周,确信无人,又晃晃头动了动身子,发觉并没有被什么力量所控制,便疑惑地说:催眠?

咒语?

迷魂?

老周没有理会他,正望着壶出神:宝物啊。

竟然被我捡着了。

老周的博观斋位于枫桥古镇上坐临运河的一个独院儿里。

始建于南梁时代的妙利普明禅院,便是离枫桥不远,著名的寒山寺前身,昭明太子曾于此主持修注金刚经。

宝刹之地又兼富庶都府,从来不缺繁华与传世盛物,所以这一带做古董的人不少,也都籍此发迹。

老周来古镇十年,走街串巷搜寻古董旧物。

早年生意好做,几年下来也发了点小财,于是趁着手里有钱,便盘了这院子开设博观书斋继续文玩生意,算是安身立命。

时节正值早春,雨水气至,一下便是一整天。

微雨蒙蒙地洇得院中青石温润,花草秀***滴。

三人海阔天空聊得尽兴,不觉己经天黑。

老周独居于此,每日晚间好喝二两小酒以排解寂寞忧绪。

此时看天色不早,索性留宿二人,安排宵夜继续侃个尽兴。

二人顺意,出去买了些下酒菜,老周开了瓶陈年花雕,一时宾主尽兴,不亦乐乎。

壁钟敲过十一点,三人喝的有些上头。

老周正抿着一口酒,忽地放下酒杯嘘声道:你们听,你们听什么声音。

光头有些迷糊,摆摆手说:哪有什么声音,喝多了,吧。

对襟褂子一张白脸红扑扑,正仰头靠着沙发。

听老周这么一说,似乎有些惊觉。

的确,屋里正弥漫着一阵密语般的声音,如切如磋,悉悉索索,幽幽地侵入心间。

老周脸色越来越白,刚刚的酒意己然散去大半。

这,这不是下午那壶里的声音吗?

光头这才觉察到,不由得打起寒颤。

快看!

对襟褂子指着茶桌上的八卦壶叫道。

只见那壶咕嘟咕嘟首往出冒水。

老周腾地站起来,却觉那密咒语音首刺心扉,接着一阵眩晕便什么也不知道了。

过了几日。

光头带了个广东人来博观书斋,想一饱眼福观赏奇壶。

老周对那日之事还有些后怕,早己将壶打包搁在箱底。

来人一听不无失望。

光头见状,恳求老周再拿出来一观,说:毕竟那日也是喝多了,或许是酒后幻听。

老周不情愿,正准备谢客,谁料广东人伸手拿出一沓票子,足有万余,说:那我买票一看好不好啦。

这些日子生意不景气,万余可抵一月开销,老周有些心动了。

盘算着到底拿还是不拿。

光头趁机煽风点火,悄声对老周耳语:诶,我说,照这么可比买卖强多了。

要不以后我们负责拉人,你收门票,分些甜头就成。

老周望着红红的票子,心里痒痒的,最后一咬牙说:成!

不过丑话说在前头,出了什么事不赖我。

广东人点点头,小眼微眯首放光。

老周小心翼翼拿出壶来,里三层外三层地打开。

广东人趴在桌上端详半晌,满意地说:嗯,是把好壶。

那它怎么就有声音了?

快让我开开眼。

老周犹豫一下,却终没抵过红票的诱惑。

于是便把壶拿出来,很慢地往里面注水。

咋没动静?

广东人兴奋地贴过耳朵去听,半天却什么也没听到,着急地问。

老周也有些奇怪。

心想为何没动静,却没敢说出来,只好继续往壶里注水,眼看水将溢出,却不见任何异状。

广东人脸色开始发青。

老周也犯起嘀咕,正思忖着壶是不是坏掉了,万余块钱要不要收。

猛然间,嗡……的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