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初露锋芒

>>> 戳我直接看全本<<<<
第2章林小满心里清楚,光靠喊喊口号,就像给没油的汽车喊加油,根本跑不起来。

要想把这柳树沟村盘活,得来点真家伙。

他把主意打到了赵二狗身上。

这赵二狗,整日在村里晃悠,无所事事,要是在古代,那就是典型的街头混混。

林小满觉得,要是能把这 “混世魔王” 驯服,那其他人估计也好办。

林小满找到赵二狗,从怀里掏出一块肥皂,那肥皂还剩半块,散发着淡淡的香气。

又掏出一包咸菜,咸菜的味道首往人鼻子里钻。

“二狗啊,这是你的第一周工资。”

林小满笑着说。

赵二狗瞪大了眼睛,嫌弃地看了看肥皂和咸菜,“就这?

你打发叫花子呢?”

林小满嘴角上扬,“这只是第一周,只要你干得好,下个月,我让你天天吃肉。”

赵二狗一听 “吃肉” 两个字,眼睛放光。

在这缺衣少食的年代,肉可是稀罕物。

他犹豫了一下,最终半信半疑地答应了,成了林小满的第一个 “员工”。

林小满可没闲着,他一头扎进屋里,在炕上铺开一张纸,开始制定首个 OKR 计划。

他嘴里念念有词:“秋收效率提升 30%,这是总目标。

子目标呢,收割时间得控制好,人力分配得优化,工具维护也得检查……”他一边嘟囔,一边写,还给每个子任务都设定了责任人和完成时间,然后把纸贴在了村口公告栏上。

这公告栏前很快就围满了人。

一个老头子眯着眼,仔细看了看,摇头晃脑地说:“这不是把人当驴使唤嘛?

种地哪用得着这么麻烦。”

还有人指责 “关键成果指标” 问:“这是啥玩意儿?

俺们祖祖辈辈种地,可没听说过这些。”

人群里传来一阵哄笑,大家交头接耳,对这所谓的 OKR 计划充满了质疑。

“咱种地还用得着写计划?

这不是瞎折腾嘛!”

一个人小声嘀咕着。

林小满听到这些议论,心中暗暗叫苦,但脸上却不动声色。

他知道,改变人的观念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儿。

没过几天,林小满召集村里的年轻人,在晒谷场召开了一场 “目标宣讲会”。

“兄弟姐妹们,今天我把大家召集到这里,是想跟大家聊聊咱们村的发展。”

林小满站在一块石头上,大声说道,那架势,像极了公司里的领导开大会。

“咱不能再像以前一样,稀里糊涂地干活。

咱得有目标感,知道自己在干啥。”

林小满眼睛放光,充满***地解释着。

可下面的年轻人却一脸懵逼,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完全听不懂林小满在说啥。

“啥目标感?

咱种地就种地,还要啥目标感?”

一个小伙子小声嘟囔着。

“啥执行力?

咱以前不也是这么干活嘛!”

另一个小伙子也跟着附和。

林小满也没生气,继续说道:“大家听我给你们讲哈,咱们就像一个团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任务。

就像玩游戏一样,咱们得配合好,才能取得胜利。

咱们的目标就是提高秋收效率,多打粮食,让咱村的日子越过越好。”

虽然大家听不懂那些术语,但被林小满的***感染,不少人开始跃跃欲试。

“行,俺听你的,试试就试试。”

一个年轻人说道。

“俺也参加!”

另一个年轻人也跟着喊道。

林小满看到大家有了积极性,心里一喜。

接下来,秋收开始了。

每天天不亮,大家就扛着农具下地。

林小满也没闲着,他在地里跑来跑去,检查进度,给大家加油打气。

“大家加把劲,按照咱们的计划来,今天争取多收割几亩地。”

林小满大声喊道。

中午,大伙在地头休息,林小满把大家召集在一起,开起了小会。

“今天咱们整体进度还不错,但有些地方还需要改进。

老王今天有点偷懒,耽误了进度。”

林小满严肃地说道。

老王一听,不乐意了,“谁偷懒了?

我这一天累得够呛,你还说我偷懒。”

“老王,咱们现在是按照计划来干活,你要是觉得哪里不合理,可以提出来,但不能偷懒。”

林小满毫不退让。

这时候,一首默不作声的赵二狗突然站起来,说:“我觉得老王那天偷懒了,耽误了进度。”

这句话就像一颗炸弹,引发了激烈的争论。

有人支持赵二狗,觉得他说得对;有人则觉得赵二狗是在帮林小满说话。

“赵二狗,你少在这儿瞎咧咧,你咋知道我偷懒了?”

老王气得跳脚。

“我…… 我就是觉得你今天干得没别人多。”

赵二狗被老王一吼,有点害怕,但还是坚持自己的观点。

虽然争论得不可开交,但林小满却看到了 “反馈机制” 的作用。

大家开始关注彼此的工作效率,有啥问题都能及时提出来。

秋收结束后,林小满组织了一场 “复盘会”。

他把大家都召集到一起,让大家发言总结经验。

“我觉得这次秋收比以前快了不少,但还是有些地方出了问题。”

一个年轻人说道。

“啥问题?”

林小满问道。

“就是有时候人手安排不合理,导致有些地方收割不及时。”

年轻人回答道。

大家七嘴八舌地讨论着,林小满一边听,一边记录。

在这个过程中,林小满发现,有几户人家提前完成了任务。

他赶紧去调查,发现原来这几户人家用了更高效的捆扎方式,节省了大量时间。

林小满立刻将这种方式总结为 “最佳实践”,并在全村推广。

可这一推广,就出了问题。

部分年纪大的村民不干了,觉得 “干活还要汇报成果,太麻烦”。

“俺们种了一辈子地,从来没这么麻烦过。

以前咋干就咋干,现在弄这些个新花样,俺们不会啊。”

一个叫张铁柱的老汉当场摔锄头,怒气冲冲地说道。

“对,俺们不需要这些新花样,俺们就按老法子来。”

其他人也跟着附和。

场面一度失控,差点演变成肢体冲突。

林小满一看情况不妙,赶紧上前制止。

“大家先冷静冷静,听我说几句。”

可大家都在气头上,根本听不进去。

林小满眼珠子一转,悄悄地把张铁柱拉到一边,说:“张大爷,您先消消气。

我知道您种地经验丰富,我这套制度就是想把您的经验标准化,让更多人能学到您的本事。”

张铁柱一听,脸色缓和了一些。

“你说得倒轻巧,俺们这么大年纪了,哪能学会这些新玩意儿。”

“张大爷,您看这样行不行。

我让赵二狗去教您,您就当帮帮我这个忙,也好给村里其他人做个榜样。”

林小满央求道。

张铁柱犹豫了一下,最终点了点头。

“行吧,看在你小子这么有诚意的份上,俺就帮你这一回。”

第二天,张铁柱又拿起锄头,开工了。

其他村民看到张铁柱都妥协了,也没再闹腾。

林小满松了一口气,但他知道,这只是个开始。

为了进一步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他开始试行 “绩效积分制”。

每天,他都会记录每个人的劳动表现。

干得多的、表现好的,积分就高;偷懒的、耍滑的,积分就低。

积分可以兑换额外粮食、布票,甚至是肥皂。

这个制度一出来,一些原本懒散的年轻人为了多拿积分,开始主动抢活干。

“嘿,今天这活归我了,多挣点积分,说不定能换块肥皂呢。”

一个年轻人笑着说道。

不少家庭因为积分制度收入增加,开始对林小满刮目相看。

“小满啊,你这套法子还真行。

俺家这回多挣了不少粮食,比以前强多了。”

一个村民笑着对林小满说。

“小满,我也想学你怎么安排农活,能不能教教我?”

另一个村民也凑了过来。

赵二狗更是一改往日模样,说话也开始模仿林小满,“你这执行力不行啊,这点活都干不完。”

林小满哭笑不得,但心里却很高兴,看来这绩效积分制还真有效果。

可这事儿很快就传到了苏红梅的耳朵里。

苏红梅看到林小满越来越像个小领导,忍不住提醒他:“你别把自己也当成 ‘书记’ 了。”

林小满笑笑,“我只是想让大家活得体面一点。”

苏红梅沉默许久,最后轻声道:“那你继续吧,我会看着你的。”

林小满知道,苏红梅这是对他的一种信任,同时也是一种监督。

这头林小满正忙着推广绩效积分制,那头李建国也听说了。

他派人调查林小满的 “绩效表”,看是否有违反政策的地方。

结果啥都没查到,李建国很不甘心。

他在大会上警告:“你们要是真以为能靠这些花里胡哨的东西致富,那迟早要吃亏!”

但此时,村民们己经尝到了 “制度红利” 的甜头,开始真正相信林小满。

李建国也只能冷眼旁观,伺机而动。

因为效率提升,柳树沟村比其他村提前三天完成秋收。

县里表扬了他们,还奖励了几袋化肥。

村民们第一次尝到了 “制度红利” 的甜头,对林小满那是心服口服。

赵二狗拿着自己挣来的布票,跑到供销社给母亲买了条围巾。

他兴奋地跑来找林小满,“你说得对,原来我们也能过上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