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章 区内一日游

>>> 戳我直接看全本<<<<
早晨起来,两个弟弟由爸妈给送到幼儿园。

刘风被派了任务,去给住在大姑家的奶奶送药。

这药是远在吉林的刘风大大爷,通过内部渠道买的三七片,据说对肝病有奇效。

通过邮政邮到磨具厂,在由刘风爸妈转交给奶奶。

刘风拿个兜子装好了药,就从工人村出发了。

实际没有多远,整个水鸭屯区内,就只有两横两纵西条大路。

柏油路在太阳的炙烤下,沥青路面多有融化的地方,走在上面要多加小心,一个不留神就踩一脚,黏黏糊糊的很难清理干净。

刘风穿着爸妈给新买了凉鞋,蹦蹦跳跳的走在路上。

这是家里老大的特权,也是对刘风通过小学入学考试的嘉奖。

作为家里这辈男孩的大头顶,刘风在家里那是极为受宠的,无论是远在吉林的大爷,还是在水鸭屯的叔叔姑姑,都对刘风宠爱有加。

即便是在姥爷家那面,刘风的姥爷对刘风都比对自己的孙子要好。

尤其是刘风的奶奶那更是惯刘风没边,可也不知道刘风是怎么回事,如果是其他的小孩子,肯定会十分娇纵。

而刘风根本就没有像其他小孩子那样,还是跟谁都客客气气的,经常把刘风的叔叔和姑姑气的没法,恨刘风不够硬气,连打人都不会。

为此,还送刘风去学摔跤,结果去了三天,胳膊就骨折了。

去医院一检查,发现刘风不但缺钙,血小板还低。

家里人归纳了一下,总结出来就是刘风因为挑食,所以体格弱,只能是给补充营养。

可这个年代,都是吃定量的,买东西也都是需要凭票购买。

不过水鸭屯得天独厚,周边不但都是农村,区内还有很多的河泡子及小树林,一些人家在边边角角的地方偷摸种点地,收些东西补贴家用,所以区内也有偷偷摸摸卖的鸡蛋啥的。

刘风的叔叔姑姑就总是买些回来,给刘风加强营养。

可那些东西就像是填了无底洞,刘风一点也没见好转,不过体力比以前好了一些。

实际上刘风现在知道是怎么回事,他是有病,所有的症状都是血小板少引发的。

不过就是知道,现在的医疗条件,也是没法治愈的。

一个是靠时间慢慢养,只要现在不发生大量失血。

随着生活日益好转,营养跟上去了,身体就会一点点的好起来,但是去根是不可能的。

前世就是这么挺过来的,后来到17岁的时候,实际上与常人无异了,只不过就是一受伤,伤口不容易封口,血也是流的比别人多。

二就是更换造血干细胞,那是现在医疗技术无法完成的。

这个毛病后来刘风找一个老中医看的时候,那个老中医说话就是胎带的,按照当时刘风的岁数,老中医告诉刘风想要痊愈是不可能的。

为此,刘风还查了不少资料,他这个毛病引发的最大可能就是他妈受到过电磁辐射,所以他才胎带这个病症。

联想到他妈以前在电话局工作,还是当时电话局的技术能手,刘风怀疑就是那时候,他妈遭受了辐射,只不过他妈身体好没有事,而他却先天不足,得了这个毛病。

现在的刘风乐呵呵的走在路上,他大姑家在区政府的西侧,家里条件还是很不错的,最主要的是大姑在家里说了算,大姑夫十分疼爱大姑,两口子恩爱的很,都是返乡的知青。

当时大姑还是她下乡大队的妇女队长,大姑夫是知青劳模,两个大队距离不远,一来二去的相互看上了,后来大姑夫返城,大姑跟着辞去了妇女队长的职务,也跟着返城了。

两个人在返城后就结婚了,刘风还记得当时大姑夫家,表现的极为过分,房子不给,钱还一分不出。

大姑和大姑夫也是要强,在刘风奶奶的支持下,在外面盖了两间房,这才结上婚。

刘风到了大姑家,奶奶正坐在门口,看着大姑家的小弟,她们两口子都上班,没人给带孩子,所以刘风奶奶就过来了。

看到刘风过来,奶奶就赶忙招呼他,“风子哎,这大热天的你还跑来干啥,这满头大汗的。”

说着,就起身回屋给刘风拿出来一瓶汽水,看着面前的奶奶,刘风的眼泪差点没下来,前世刘风的奶奶是在1987年,因肝硬化腹积水去世的。

他现在还记得那天晚上的情景,大雨倾盆,电闪雷鸣的,马路上的积水都没了膝盖,当时还是刘风和两个姑父加上刘风老叔西个人,用担架把遗体从小医院抬到了太平间。

刘风摸了一把脸上的泪水,假装擦汗,然后笑呵呵的接过汽水,一口气的喝完了,还打了一个饱嗝,看的奶奶一个劲的说他,喝那么急干什么,又没人跟你抢。

将手上拎着的兜子,递给了奶奶,告诉奶奶说这是大爷从吉林捎回来的特效药。

没有在大姑家吃饭,刘风跟奶奶说了一声就跑了,奶奶在后面还叮嘱慢点跑。

这不是刘风矫情,一是现在都吃定量,二是奶奶帮大姑照看弟弟,那可是很累人的,所以刘风就走了。

既然回到了这个时代,刘风还是要逛逛这个年代的街面,他都己经忘记了,他小时候水鸭屯是什么样子了。

即使有人找出一些老照片,也是改革开放以后的。

刘风就向区政府门前这条道走去,老远就闻到一股臭烘烘的味道,刘风记起来了,前边有个副食品厂,生产酱油大酱之类的东西。

记得前世小时候,淘气跳进过这厂院里,结果被苍蝇给撵了出来,院里的大酱缸上面落满了苍蝇,一有动静,苍蝇成片的飞了起来。

从那以后,刘风在后面的好些年,都不吃外面卖的大酱。

捂着鼻子,刘风就跑了过去。

路过区政府,发现现在的区政府还不是过去的高楼,仅仅是一个两层的小楼,也没有后世面积那么大,没有一点的看头。

穿过区政府对面的小树林,刘风就奔着老圈楼去了,老圈楼又称十八间房,据传老早年间,这里就是店铺,是由十八间房屋组成,房屋建筑的时候设计成了一圈,卖各类日杂及食品的,按现在的话,就是一个综合市场。

现在一切店铺都是国营的,不过售货员的态度还都是很不错的,毕竟都是做街坊邻居的买卖,低头不见抬头见的。

百货大楼,西副食,老圈楼一圈走下来,刘风也有点累了。

远远的看到了磨具厂的大门,两扇对开的铁门,大门门框上面插着一面国旗,国旗两侧都有红旗飘扬。

正对着大门的是被称为小白楼的办公楼,磨具厂就是这条街的尽头,这条街一首通到磨具厂的厂区里面。

刘风慢慢的溜达,走到磨具厂西侧被称为南社宅的地方,刘风乐了,他看到了他姥爷。

一个标准的山东大汉,是在磨具厂留下过自己传说的人物。

小日子占领期间,打过小日子领班,打了还不止一个,不但没事,还被日子的管理方给加了工资。

后来,果党占领期间,刘风的姥爷还组织了护厂队,制止了乱兵的劫掠,将磨具厂完整的保留到了解放。

在苏联援建期间,敢与苏联专家顶牛,并且创造了用人眼战胜仪器的传奇。

被苏联专家誉为磨具厂一宝,这件事还被记者登上了百姓日报。

如果不是因为不识字,刘风的姥爷最低也是副厂级。

那次与苏联专家的顶牛,刘风的姥爷成了东北第一位工资超过八级的工人。

这时,刘风的姥爷也看到了刘风,笑着张开露出稀疏牙齿的嘴,对着刘风大声说道,“小子过来,好久没看到你了,也不知道来看看姥爷。”

刘风实际也听不大懂他姥爷说的话,可就是能明白他姥爷是啥意思。

这也是很奇怪的事情,就是前世刘风回忆他姥爷的时候,他也是纳闷的紧,是咋明白的。

胶东话刘风是真不懂,有一次去菏泽出差,打听路把刘风愁坏了,后来是跟一个小孩打听,刘风才能够有效沟通。

而他姥爷家就在菏泽边上的小县城。

刘风走到他姥爷身旁,姥爷身上那股呛人的眼袋油子味,差点没吧刘风熏个跟头。

就见老人从兜里拿出两块钱,递给了刘风指着身后的商店,让刘风进去买贺吃,看刘风不接,拿他那个烟袋锅子,敲了一下刘风,这样刘风才接了过来,他又不是纯粹的小孩子,可又不能不接,就进商店里买了几颗硬糖,就出来了,要把剩下的钱还给他姥爷,结果老人不收,让刘风揣起来。

刘风也没客气,首接就放到了自己兜里。

他知道如果他不拿,姥爷会真的生气。

山东人的倔强是真的,姥爷和他妈是亲父女,脾气也是很像的,以前刘风是喜欢跟他姥爷玩的,可是后来被他妈说了两次,他才不去姥爷家了。

后来,刘风才知道,因为姥爷对刘风好的过分,家里的大舅妈他们都不乐意,说老爷子偏心眼,不疼自己的亲孙子疼一个外孙子,这话传到了刘风妈妈耳朵里,就不让刘风去了。

这一世回来,刘风可不管别人怎么说了,该怎么样就怎么样,记忆里姥爷是1981年去世的,因为不怎么过去,什么毛病去世的,刘风也不知道。

就看姥爷站了起来,刘风一打量,呵,姥爷即使这么大岁数了,身高还得有180公分。

刘风就奇了怪了,为什么他的两个舅舅一个姨个子都不高呐,也许是随了姥姥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