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入职风暴

>>> 戳我直接看全本<<<<
林桃穿着一身剪裁合体的深蓝色连衣裙,踩着低跟鞋,站在星辰设计12楼的前台前,心跳得比电梯还快。

“林小姐?”

“是,我是来报到的。”

她连忙点头。

前台小姐微笑着将她引入办公室。

刚进大门,林桃就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

落地玻璃墙外是整个城市的天际线,室内则是开放式的办公格局,每一处细节都充满设计感——吊灯如涟漪,地毯若水墨晕染。

她暗暗吞了口口水,这就是她梦寐以求的地方啊。

“设计西组,张工带你。”

HR领她到一位穿着极简风的中年男设计师面前,“这是林桃,新人。”

张工抬起头,眼神淡漠:“嗯,把她安排去辅助资料组,做些基础调研和建模。

现在项目忙,不多说,自己看流程文档。”

林桃一怔,还没来得及开口,张工己经低头继续画图。

她只好硬着头皮坐到工位上,开启“打杂”模式。

接下来的几天,林桃过得像是隐形人。

没人主动搭话,她接触到的工作也都是些基础建模、整理客户需求和修订图纸——偏偏这些最容易出错。

一旦有纰漏,张工便会皱着眉头在小组会上冷冷批评一句:“林桃,这么简单的逻辑也能搞错?

麻烦别拖组里后腿。”

她咬紧牙关,一遍遍加班对照客户手稿与项目图纸,逐字逐句比对。

一周后,她在一个地产展厅项目资料中发现逻辑前后矛盾的地方——设计方案与目标用户群严重脱节。

她鼓起勇气发邮件给张工,附上详细分析。

结果那天小组会上,张工却用她的内容首接做了提案。

“为了强化体验感,我们重新梳理了用户路径。

多亏我们团队细致调研……”连她的名字都没提。

林桃面无表情地坐着,心里却像翻了锅的热油。

下班回到家,她一头栽在沙发上,眼泪忍不住掉了下来。

阿宇端着一杯茶走过来,坐在她对面,没有出声。

良久,林桃开口:“是不是我太天真了?

以为只要努力,就会被看见。”

阿宇淡淡一笑:“努力不会白费,只是还没到开花的时候。”

林桃盯着茶杯里的气泡,声音低得几乎听不见:“但我快撑不下去了。”

“你只缺一个机会。”

阿宇看着她,“下一次,不要做无名英雄。”

几天后,公司内部发出通知:下月要为新楼盘“朗境云庭”设计样板房,开放给各组内部竞提案,由设计主管选用最佳方案参与最终竞标。

那天晚上,林桃坐在电脑前一遍遍敲打草稿。

她不打算再当“执行者”了,这一次,她要主导。

阿宇递来一份打印好的行业报告,“这里是朗境所在区域近半年用户偏好和户型成交率,你用得上。”

“你哪来的这些资料?”

“以前做咨询时留下的渠道。”

阿宇语气轻描淡写,“记得你说过想从空间行为设计角度出发,别忘了平面图不只是布局,它是情绪地图。”

林桃一愣,随即露出会心的笑。

她一连熬了五天,把所有数据、调研、场景模拟全都整理成完整方案。

提案当天,她忐忑地拎着文件夹走进会议室——其他提案几乎都由组长或资深设计师亲自讲解,她是唯一一个新人独立上场的人。

会议室内坐满了设计部管理层,还有副总赵明辉。

林桃深吸一口气,点开PPT。

“各位好,我是林桃。

我的提案名为‘光与影的对话’,基于朗境云庭北向采光局限,提出以双层窗帘、反光材质与虚实结合隔断提升空间呼吸感。”

她没有花哨辞藻,而是用清晰逻辑、数据支持以及细致模拟,讲解如何提升用户的空间体验和居住效率。

过程中她甚至主动指出方案在执行阶段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替代路径。

当她讲到一半时,赵总放下手中的笔,轻声说了句:“有点意思。”

结束后,会议室沉默两秒,随后爆发出零星掌声。

张工面无表情地看着她,手却微微攥紧。

最终,虽然林桃的方案并未被采用(主管更倾向于更商业化、预算控制更优的版本),但她收到了来自设计部主管的邮件:“你的提案展现了极强的独立分析能力和用户理解,值得继续培养。”

她终于不再是那个隐形人。

回到家,阿宇正在厨房煮咖喱。

她把邮件递过去。

“我虽然输了,但他们记住我了。”

阿宇回头看她,眼中有一丝欣慰:“你没有输,真正的赢,是你终于站在台前,而不是别人背后。”

林桃咧嘴一笑,眼角有泪,但是笑着流下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