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目光落在床边的心电监护仪上,仪器屏幕上显示的 θ 波正疯狂地异常放电,这与 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的特征高度吻合。
一旁的护士低声议论着:“这孩子经历了二次创伤应激反应。”
这些话语,如同冰冷的雨滴,一滴一滴地落在林悦的心上。
她下意识地握紧了手中的珍珠发卡,那是母亲留给她的遗物。
发卡内侧的微雕,通过显微摄影呈现出抗抑郁药物分子结构,与母亲病历中的氯硝西泮处方一一对应。
这小小的发卡,不仅仅是一件饰品,更是家族精神病史的物质载体,承载着无数的痛苦与回忆。
林悦蜷缩在医务室的角落,浑身酸痛,肋骨处的瘀伤好似有千万根针在扎。
她的眼神空洞,耳边不断回荡着李明及其跟班那刺耳的嘲讽声:“死了才好!” 这声音如同诅咒,一遍又一遍地啃噬着她的内心。
她下意识地握紧手机,屏幕亮起,是母亲临终前发来的短信 ——“别怕,我在天上看着你”。
看到这条短信,林悦的眼泪瞬间决堤,大颗大颗的泪珠滚落。
她的思绪飘回到一年前,那噩梦般的一天。
那天,她再次遭受李明等人的霸凌,被打得遍体鳞伤。
送往医院时,她被推进抢救室,医生们紧张地忙碌着,各种仪器发出的滴滴声充斥在耳边。
林悦的意识越来越模糊,仿佛陷入了无尽的黑暗深渊。
在生命即将消逝的那一刻,强烈的不甘在她心中涌起,这股不甘像是黑暗中的一道光,照亮了她的意识。
当林悦再次恢复意识时,发现自己回到了校园的医务室。
此时的她,还不知道自己即将揭开一个惊人的真相。
原来,她所经历的 “重生” 并非超自然现象,而是源于长期遭受霸凌所诱发的创伤性神经重构。
后续的脑部 CT 报告将证明,她的杏仁核与海马体因长期的精神创伤发生了特殊变化,从而产生了 “时间跳跃” 症状,这让她误以为自己获得了重生的机会。
林悦起身,感觉脑袋昏昏沉沉。
她走进旁边的小厨房,想要倒杯水。
水壶在炉灶上滋滋作响,等她发现时,水壶已经烧干了。
她疑惑地看了看手机,手机显示仅仅过去了十分钟,可实际上,她知道,这水壶至少烧了两小时。
这种时间感知的错乱,让她感到一阵莫名的恐惧。
她隐隐觉得,自己的大脑似乎出了什么问题,而这一切,或许与她所经历的那场生死劫难有关。
从那之后,林悦总在每天的 14:26 分,闻到母亲常用的栀子花香。
那股熟悉的香气,毫无预兆地钻进她的鼻腔,让她瞬间回到了过去与母亲相处的时光。
她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只觉得这股香气似乎是一种信号,一种来自大脑深处的信号,是杏仁核与海马体在经历创伤后形成的条件反射锚定。
她低头,看到手腕上多了一枚母亲遗留的珍珠发卡,那是母亲生前最珍视的东西。
这枚珍珠发卡,不仅是母亲的遗物,更将成为解开家族创伤谜团的关键线索。
林悦轻轻触碰发卡,指尖刚一接触,耳边突然传来一阵嘈杂的声音。
她惊恐地环顾四周,发现这些声音竟然是周围人的想法。
她尝试着集中精神,听到了路过护士的想法:“这孩子真可怜,又被欺负了。”
紧接着,一个同学的声音在她脑海中响起:“今天的作业好多,真不想做。”
林悦震惊得说不出话来,她没想到自己竟然拥有了读心术。
首次使用读心术,林悦还不太熟练,她努力控制着自己的能力,想要多听听周围人的心声。
就在这时,一个声音如同一把重锤,狠狠地砸在她的心上。
那是父亲的声音,他在咒骂姐姐:“废物就该被丢掉。”
林悦如遭雷击,这个声音让她瞬间明白了姐姐三年前离家出走的真相。
原来,姐姐长期遭受家暴,在这个家里,她承受了太多的痛苦,最终不堪忍受,选择了离开。
林悦的心中充满了愤怒和痛苦,她的双手紧紧握拳,指甲几乎嵌入掌心。
这个读心术能力,让她看到了隐藏在人们表面之下的真实一面,也让她更加坚定了改变现状的决心。
她不能再让自己和身边的人受到伤害,她要利用这个能力,打破这黑暗的局面。
林悦缓缓起身,走出医务室,她的眼神不再是之前的恐惧和无助,而是充满了坚定和决然。
她知道,从这一刻起,她的人生将彻底改变,而她,已经准备好迎接一切挑战。
2清晨的阳光透过教室的窗户洒在课桌上,本应是充满希望的一天,对于林悦来说,却又是噩梦的开始。
此时,林悦虽已拥有读心术,但重生初期,她对这种能力还不熟悉,且内心长期受霸凌而充满恐惧。
在教室被李明刁难时,她只是小心翼翼地开启读心术,想知道李明下一步的举动,以便提前有所准备。
她不敢过度依赖读心术直接反击,只能默默忍受,同时寻找更合适的时机。
李明像往常一样,大摇大摆地走进教室,眼神扫到林悦的座位时,脸上露出一丝不怀好意的笑容。
他径直走到林悦的课桌前,伸手将她的作业本一把抓起,然后用力扔进了垃圾桶。
林悦原本平静的心情瞬间被打破,她咬了咬嘴唇,强忍着怒火,起身弯腰去捡作业本。
就在这时,李明突然伸出脚,狠狠地踩在作业本上,藏在书页间的姐姐照片被无情地踩碎。
这张照片是林悦珍藏的唯一一张姐姐的照片,对于她来说,这是无比珍贵的回忆。
看到照片被踩碎,林悦的心仿佛被撕裂了一般疼痛。
她的身体开始颤抖,愤怒如同火山爆发般涌上心头。
教室里,李明又在对林悦进行嘲讽。
就在这时,奇怪的事情发生了。
林悦眼前突然出现了他人思维的碎片化光斑,这些光斑闪烁着,如同 fMRI 脑成像中的默认模式网络激活。
她惊恐地瞪大了眼睛,试图理解这一切。
原来,她所认为的 “读心术”,并非超自然的能力,而是大脑在经历创伤后的一种异常反应。
在与李明首次冲突升级前,林悦提前运用读心术,装作不经意地在李明及其跟班周围走动。
她听到李明计划在放学后堵住她,还准备了一些羞辱性的道具。
于是,林悦提前告知老师自己放学后要留在教室整理资料,让老师产生关注。
同时,她又在教室角落藏好录音设备。
她强忍着颤抖,开启读心术,试图窥探李明的想法。
刹那间,她捕捉到李明心中一闪而过的慌乱,原来他也害怕林悦会做出极端的反抗。
林悦心中有了主意,她伸手从口袋里拿出那枚珍珠发卡,用发卡尖锐的一端划破了自己的掌心,鲜血瞬间涌出,滴在了李明的鞋面上。
林悦抬起头,眼中闪烁着愤怒的光芒,一字一顿地对李明说:“你踩碎的不只是照片,是一个家庭的尊严。”
同时,她在心里默念:“你害怕了,我知道你没表面这么嚣张。”
李明被林悦的反应吓了一跳,他没想到一向懦弱的林悦会有这样的举动。
但很快,他又恢复了嚣张的气焰,脸上露出嘲讽的笑容,说道:“尊严?你这种人还有尊严?” 说完,他用力将林悦推倒在地,周围响起一阵哄笑声。
当李明等人放学后进入教室准备霸凌她时,老师恰好出现,林悦拿出录音作为证据,让李明的霸凌计划落空。
林悦坐在地上,看着周围冷漠的同学,开启读心术倾听。
她听到有的同学心想:“真可怜,但我可不敢惹李明。”
有的则在想:“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这种沉默让林悦感到无比的绝望。
而在办公室里,王老师正对着教导主任叹气。
她的声音充满了无奈和疲惫:“林悦这种事,去年张婷也是这样……” 她的眼神中透露出深深的无力感,似乎在面对这些校园霸凌事件时,她已经失去了信心。
林悦注意到,在办公室的档案柜深处,有一封泛黄的信件若隐若现。
她悄悄开启读心术,试图获取更多信息,却只捕捉到王老师内心深处对过去的愧疚与逃避。
与此同时,教室外的走廊上,苏瑶正故作轻松地对同学们说:“她总装可怜博取同情,真恶心。”
她的脸上挂着淡淡的笑容,仿佛在说一件无关紧要的事情。
但其实,她的内心也充满了挣扎和痛苦,只是她一直将这些情绪隐藏在心底。
林悦读心术捕捉到苏瑶内心深处的一丝愧疚,这让林悦决定之后找机会和她谈谈。
在图书馆里,苏瑶被困在电梯中,极度恐惧。
林悦能感受到苏瑶的情绪,她的听觉皮层异常兴奋,苏瑶的心跳声、呼吸声在她耳中被无限放大了 10 倍。
这种感觉让林悦有些不知所措,她意识到,自己的这种 “能力”,虽然能让她感知到他人的情绪,但同时也给她带来了巨大的困扰。
每次使用这种 “读心术” 后,林悦的视觉残留中总会出现血色十字架,那是医疗监控红灯在她神经上留下的烙印。
一次,她在医务室等待检查时,偶然看到墙上挂着自己的大脑三维扫描图,杏仁核区域呈现出病理性增生,与施虐者的脑区镜像对称。
这一发现让她震惊不已,她开始明白,自己所经历的一切,都在大脑中留下了深深的痕迹。
林悦默默地将这一切都看在眼里,她知道,这些旁观者的沉默和冷漠,就是霸凌者的帮凶。
她悄悄地从书包里拿出录音笔,将其塞进了口袋。
这是她第一次收集 “沉默者” 的证词,她要用这些证据来揭露校园中的不公现象。
她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让这些沉默的人不再沉默,让霸凌者得到应有的惩罚。
3周雯得知林悦等人要开发匿名举报 APP 的消息后,主动加入了测试组。
当她第一次提交举报线索时,内心十分挣扎。
她看着手机屏幕上的举报按钮,手指不自觉地反复擦拭屏幕,周围的空气仿佛都凝固了。
就在她按下按钮的瞬间,一阵纸张撕裂般的声音在她耳边响起,那声音仿佛象征着她内心枷锁的破碎。
周雯在考虑是否要提交举报时,教室后排的同学手机屏幕上正显示着 “匿名 APP 使用次数排行榜”。
这一细节暗示着群体冷漠的量化表现,人们在面对不公时,往往因为害怕承担责任,而选择沉默。
这种 “责任扩散效应”,如同一种传染病,在人群中蔓延开来。
办公室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