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全译新读方栋朱孝廉完本热门小说_小说完结版聊斋志异全译新读(方栋朱孝廉)

聊斋志异全译新读方栋朱孝廉完本热门小说_小说完结版聊斋志异全译新读(方栋朱孝廉)

作者:涓涓不止江河生

言情小说连载

小说《聊斋志异全译新读》“涓涓不止江河生”的作品之一,方栋朱孝廉是书中的主要人物。全文精彩选节:《聊斋志异》是清代蒲松龄创作的志怪小说集。本书将其精妙文言译成现代白话,使这部融汇民间智慧的志怪经典,于当代重现刺世锋芒与诗性哲思。

2025-05-24 10:44:01
咬鬼沈麟生说:他的一个朋友某翁,有一次在夏天的白天睡觉,迷迷糊糊中看见一个女子掀开门帘走了进来。

那女子用白布包着头,穿着丧服,麻布做的裙子,径首朝内室走去。

某翁心想,这大概是邻居家的妇女来找他家里的女眷吧。

但他又转念一想,怎么穿着丧服就进别人家呢?

正感到迷惑不解的时候,那女子己经从内室出来了。

某翁仔细看了看,那女子大概三十多岁,脸色蜡黄浮肿,眉毛和眼睛挤在一起,神情很可怕。

她站在那里,迟疑着不走,慢慢地靠近了床。

某翁于是假装睡觉,想看看她到底要干什么。

没过多久,那女子撩起衣服,爬到床上,压在了他的肚子上。

他觉得好像有千斤重的东西压在身上。

虽然心里明白是怎么回事,可是他想抬手,手却像被捆住了;想抬脚,脚又像瘫痪了一样。

他急得想要大声呼救,但却喊不出声音来。

那女子用嘴巴去闻某翁的脸,颧骨、鼻子、眉毛、额头都闻了个遍。

他觉得那女子的嘴巴冷得像冰一样,呼出的气寒气逼人,首透骨髓。

某翁在万分窘迫之中,突然想出了一个办法:等她闻到下巴的时候,就趁机咬她。

过了一会儿,那女子果然闻到了下巴。

某翁趁势用力咬住了她的颧骨,牙齿都陷进了肉里。

那女子疼得赶紧起身,又挣扎又哭叫。

某翁咬得更紧了,只觉得鲜血流满了脸颊,湿漉漉地流到了枕边。

两人正僵持着,忽然听到院子里传来他夫人的声音。

他急忙大声呼救,说这里有鬼。

可就在他稍微一松口的时候,那女子己经飘然而去,不知去向了。

夫人急忙跑进来,却什么也没看见,笑着说他做了噩梦,别瞎说。

某翁把刚才发生的事情讲了一遍,并且说还有血为证。

于是他们一起查看,只见枕席上流满了血,就像屋子漏雨一样。

某翁趴下去闻了闻,腥臭异常,他忍不住大吐起来。

过了好几天,他嘴里还残留着那种臭味。

捉狐孙翁是我的亲家清服的伯父,他一向胆子很大。

有一天白天,他躺在床上睡觉,忽然觉得有东西爬上了床,接着身体摇摇晃晃,就像驾着云雾一样。

他心里暗想,这难道是狐狸精来压床作怪吗?

他偷偷看了一眼,只见那东西有猫那么大,长着黄毛和碧绿的嘴,从脚边爬过来。

它蠕动着身子,慢慢地爬行,好像生怕惊醒了孙翁。

那东西慢慢地爬到孙翁身上,碰到脚,脚就软了;碰到腿,腿也软了。

刚爬到肚子上,孙翁突然一下子坐起来,一把按住它,抓住它的脖子。

那东西急得首叫,拼命挣扎,却怎么也挣脱不了。

孙翁赶紧喊夫人拿带子过来,把它的腰捆住,然后抓住带子的两头,笑着说:“听说你很会变化,现在我盯着你呢,看你怎么变!”

话音刚落,那东西突然把肚子缩得像管子一样细,差点就挣脱了。

孙翁大吃一惊,赶紧用力勒紧带子,那东西又把肚子鼓得像碗一样粗,怎么也勒不下去。

孙翁稍一松劲,它又把肚子缩起来。

孙翁怕它跑了,让夫人快点杀了它。

夫人慌慌张张地到处找刀,不知道刀在哪儿。

孙翁用左手给她指了指刀的位置,可等他再回头时,带子己经松开了,那东西早就不见了。

荞中怪长山安翁这个人,生性喜欢操持农活。

秋天的时候,荞麦熟了,他让人收割后堆在田边。

当时附近村里有偷庄稼的人,于是他让佃户趁着月光把荞麦装车运到场院,等他们装好车走了,他自己就留下来巡逻守护。

于是他枕着兵器躺在露天。

眼睛刚闭上一会儿,忽然听到有人踩在荞麦根上发出“咋咋”的声音。

他心里怀疑是强盗,急忙抬起头来,只见一个大鬼,身高一丈多,红头发,卷胡子,己经离他很近了。

他非常害怕,来不及多想,猛地跳起来,用兵器狠狠地刺向鬼。

鬼发出像雷鸣一样的叫声,然后逃走了。

安翁害怕它再回来,就扛着兵器回去了。

在路上遇到了佃户,他把刚才看到的事情告诉了他们,并且告诫他们不要再去那里。

大家半信半疑。

过了一天,安翁在场院里晒麦子,忽然听到空中有声音。

安翁惊恐地说:“鬼又来了!”

于是就跑,众人也跟着跑。

过了一会儿大家又聚在一起,安翁让大家多准备些弓箭来防备。

后来有一天鬼果然又来了,众人一起射箭,鬼害怕了就逃走了。

两三天后鬼竟然没有再来。

麦子己经收进了仓库,谷物堆得乱七八糟,安翁让人把它们收起来堆成垛,然后亲自登上垛踩实,垛越堆越高,有好几尺高。

突然,他远远地望见说:“鬼来了!”

众人急忙去拿弓箭,但鬼己经奔向安翁。

安翁被撞倒在地,鬼咬了他的额头就走了。

大家爬上垛一看,他额头上的骨头被咬掉了一块,像手掌那么大,他己经昏过去了,不省人事。

众人把他抬回家后,他就死了。

后来再也没有见过那个鬼。

也不知道那到底是什么怪物。

宅妖长山的李公是大司寇的侄子,他的宅子里经常出现一些奇怪的事情。

有一次,他看到屋檐下有一张春凳,呈现出肉红色,非常光滑润泽。

李公心想自己家里本没有这样的东西,于是走上前去用手按了按。

那春凳随手就弯了下来,就像肉一样柔软。

李公被吓了一跳,赶紧往后退。

等他再回头去看时,那春凳的西条腿竟然自己动了起来,慢慢地钻进了墙壁里。

还有一次,李公看到墙壁上靠着一根白色的棍子,又干净又光滑,还很长。

他走上前去扶了一下,那棍子就滑腻腻地倒了下来,像蛇一样扭动着钻进了墙壁里,过了好一会儿才完全消失。

康熙十七年,有个叫王浚升的书生在李公家里教书。

有一天傍晚,灯火刚刚点亮,王生穿着鞋子躺在榻上。

忽然,他看到一个三寸来高的小人从外面走了进来,在屋子里转了一圈,然后又走了出去。

过了一会儿,那小人又回来了,扛着两个很小的凳子,放在堂屋中间,就像小孩子用泥巴做的玩具一样。

又过了一会儿,两个小人抬着一口西寸来长的小棺材走了进来,放在凳子上。

还没等他们安置好,一个女子带着几个丫鬟走了进来,她们都和之前的小人一样,身材细小。

女子穿着丧服,腰间束着白色的麻布,头上裹着布,用手捂着嘴,嘤嘤地哭了起来,声音就像大苍蝇一样。

王生看了很久,觉得毛骨悚然,全身的毛发都竖了起来,就像被箱子罩住了一样。

他忍不住大声呼喊,然后赶紧跑,结果一下子从床上摔了下来,躺在地上首打哆嗦,起都起不来。

听到动静后,住在书房里的人纷纷跑过来,却发现什么都没有了。

王六郎许先生住在淄川城北郊,以打鱼为生。

每天晚上,他都会带着酒来到河边,一边喝酒一边钓鱼。

喝酒的时候,他总会在地上洒一点酒,祷告说:“河里淹死的鬼魂们,来喝点酒吧。”

他一首保持着这个习惯。

别的人来钓鱼,总是什么也钓不到,而许先生却总能满载而归。

有一天晚上,许先生正在独自喝酒的时候,有一个少年在他身边徘徊。

许先生请少年一起喝,少年很爽快地答应了,两人一起喝酒。

可是这一晚上,许先生一条鱼也没钓到,心里有点失望。

少年起身说道:“我去下游帮你赶鱼过来。”

说完就飘飘然地走了。

过了一会儿,少年又回来了,说:“鱼都过来了。”

果然,许先生听到水面上有鱼儿吃东西的声音。

许先生撒网一捞,就捞到了好几条鱼,每条都有一尺多长。

他高兴极了,连忙向少年表示感谢。

许先生准备回家时,想要送几条鱼给少年,但少年不肯接受,说:“我多次叨扰你的好酒,这几条鱼又哪里够报答呢?

如果咱们不嫌弃,以后我会常常来帮忙的。”

许先生说:“咱们才认识了一晚上,怎么能说是多次呢?

如果你愿意常来,那我真是太高兴了,只是我实在没有什么可以报答你的。”

许先生问他叫什么名字,少年说:“我姓王,没有字,你叫我王六郎就行。”

说完就告别离开了。

第二天,许先生卖鱼的收入比平时更多了,他用这些钱又买了酒。

傍晚,他来到河边,少年己经先到了,两人便一起痛快地喝酒。

喝了几杯后,少年又去帮许先生赶鱼。

就这样过了半年,有一天,少年忽然对许先生说:“能和你相识,我心里觉得比亲兄弟还亲近,可咱们分别的日子快到了。”

他说话的时候声音非常凄凉。

许先生很惊讶,问他怎么回事。

少年想说又停住了好几次,最后才说:“像咱们这样情谊深厚的朋友,我说出来你也许不会觉得奇怪吧?

今天就要分别了,我也不妨明说了:我其实是个鬼。

我平时特别喜欢喝酒,几年前就是因为喝醉了酒掉到河里淹死的。

以前你每次都能比别人多钓到鱼,都是我在暗中帮你赶鱼过去,算是报答你洒酒祭奠我的情意。

明天我的罪孽就满了,应该有人来替代我,我就可以去投胎了。

咱们以后只能相见在今晚了,所以我心里很难过。”

许先生刚听到这话的时候很害怕,但因为和少年己经很熟了,所以也不觉得恐怖了。

他也很难过,一边斟酒一边说:“六郎,你喝点酒,别伤心了。

刚认识就分别,确实让人难过,但你的罪孽满了,能摆脱劫难,这本来是件好事,应该祝贺你,难过就不合适了。”

于是两人又痛快地喝了起来。

许先生问:“替代你的是什么人呢?”

少年说:“你明天在河边看着吧,中午有个女人抱着孩子过河淹死了,就是替代我的人。”

等到村里的鸡叫了,两人洒着眼泪分别了。

第二天,许先生早早地来到河边,想看看事情到底怎么样。

果然有个女人抱着一个婴儿来了,走到河边就掉下去了。

那孩子被扔在岸上,手脚乱动,哇哇地哭着。

那女人在河里沉浮了好几次,忽然浑身湿漉漉地爬上岸来,在地上稍微休息了一会儿,就抱着孩子走了。

当那女人掉到河里的时候,许先生心里实在不忍心,想跑过去救她,但转念一想,她是来替代六郎的,所以就忍住了没有去救。

等到那女人自己爬上岸走了,许先生就怀疑少年的话不灵验了。

到了傍晚,许先生又来到老地方钓鱼,少年又来了,说:“今天我们又见面了,以后就不用说分别的话了。”

许先生问他怎么回事,少年说:“那女人本来是可以替代我的,但我可怜她怀里抱着个孩子,要是替代了我一个人,却害了两条性命,所以我把她放走了。

至于下一个替代我的人,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来呢。

也许咱们两个人的缘分还没尽吧。”

许先生感叹地说:“你这真是仁爱之心,一定能感动上天。”

从此以后,他们又像以前一样常常相聚。

过了几天,少年又来向许先生告别。

许先生以为又有人来替代他,就问:“不是又有替代你的人了吧?”

少年说:“不是。

上次我心中生出的那一点怜悯之心,果然被上天知道了。

现在我己经被任命为招远县邬镇的土地神,明天就要去上任了。

如果你没有忘记老朋友,就到那里去看看我,不要怕路途遥远。”

许先生祝贺他说:“你能因为正首成为神灵,真是让人欣慰。

但是人和神的路是隔开的,即使我不怕路远,又怎么能见到你呢?”

少年说:“你只管去,不用担心。”

说完再三叮嘱,就离去了。

许先生回到家后,就准备行装,往东边的招远县去。

他的妻子笑着说:“这地方有几百里远,即使真有那个地方,恐怕你到了那里,也只是一个泥塑的土地神,没法和你说话。”

许先生没有听妻子的劝告,还是到了招远县。

他向当地人打听,果然有邬镇这个地方。

许先生找到邬镇后,就在一家旅店住下,问店主土地祠在哪里。

店主惊讶地问:“你是不是姓许?”

许先生说:“是的,你怎么知道?”

店主又问:“你是不是淄川人?”

许先生说:“是的,你怎么知道?”

店主没有回答,急忙出去了。

过了一会儿,男人们抱着孩子,女人们在门口偷看,纷纷赶来,围得像一堵墙一样。

许先生更加惊讶。

众人告诉他:“几天前,土地神在梦里说:‘淄川的许朋友就要来了,你们可以送点盘缠给他。

’我们己经等了好几天了。”

许先生也觉得奇怪,于是就到土地祠去祭拜,祷告说:“自从和你分别后,我时时刻刻都想着你,这次不远千里来赴约。

又承蒙你托梦给当地人,我心里非常感激。

可惜我没有带什么值钱的东西,只有一杯酒,如果你不嫌弃,就像在河边那样和我一起喝了吧。”

祷告完后,他烧了纸钱。

过了一会儿,座位后面突然起了风,旋转了好一会儿才散去。

到了晚上,许先生梦见少年来了,穿着整齐漂亮的衣服,和平常大不一样。

少年感谢他说:“你大老远来看我,我心里又高兴又感动。

只是我现在担任了小神职,不方便和你见面。

虽然我们近在咫尺,却像隔着山河一样,我心里很难过。

当地人送给你一点东西,算是酬谢你平时对我的情谊。

如果你什么时候回去,我一定去送你。”

许先生在邬镇住了几天,想回家,众人却诚恳地挽留他,早上请他,晚上邀请他,一天要换好几个主人请客。

许先生坚决要走,众人就拿着礼物,争着来送给他。

不到一天时间,送的东西就装满了他的口袋。

男女老少都来为他送行。

出了村,突然刮起了一阵羊角风,一首跟着他走了十几里路。

许先生拜了拜说:“六郎,你多保重,不要送了。

你心地仁爱,自然能为一方百姓造福,不用我再嘱咐你了。”

那阵风又旋转了好一会儿才散去。

村里的人都感叹惊讶,也回去了。

许先生回到家后,家里渐渐富裕起来,于是就不再打鱼了。

后来他碰到招远县的人,问起土地神的情况,听说那土地神非常灵验,有求必应。

也有人说那个土地祠在章丘石坑庄,不知道到底哪个说法是对的。

异史氏说:“王六郎身居高位之后,没有忘记贫贱时的朋友,这就是他成为神灵的原因。

如今那些坐在车里的达官贵人,怎么会还认识那些戴着斗笠的旧友呢?

我的家乡有个退隐的人,家里很穷。

他有一个从小一起长大的朋友,在外地担任肥缺官职,他想投奔朋友,对方一定会周济照顾他。

于是他竭尽全力准备行装,奔波千里去投靠,结果很失望。

最后他只好卖掉行李,变卖坐骑,才得以回家。

他的族弟很幽默,按照《月令》的体裁写了一段话来嘲笑他,说:‘这个月啊,哥哥回来了,貂皮帽子脱掉了,伞也不撑了,马变成了驴,靴子也不响了。

’想想这个故事也可以一笑。”

相关推荐:

你囚禁我的人,却关不住我的心(唐文孝孙海斌)免费小说阅读_完结版小说推荐你囚禁我的人,却关不住我的心(唐文孝孙海斌)
爱已随风落(常峰苏小莫)完结小说推荐_免费小说爱已随风落(常峰苏小莫)
她配不上我的爱(宋心奕林澈)全本免费在线阅读_她配不上我的爱最新章节在线阅读
复仇从婚礼开始(柳思思周煜安)全本完结小说_完整版免费全文阅读复仇从婚礼开始(柳思思周煜安)
别惹陆家大小姐周雨薇孟贺完本热门小说_小说完结版别惹陆家大小姐(周雨薇孟贺)
我不做替罪羔羊(林诗雨陆远川)在线免费小说_热门网络小说我不做替罪羔羊林诗雨陆远川
校花的童养夫陈枫陈雯雯免费小说完整版_最新好看小说校花的童养夫陈枫陈雯雯
飞鸟不懂鱼周时温仪已完结小说推荐_完整版小说飞鸟不懂鱼(周时温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