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年陈将军之女辰贵妃身怀有孕,司天大监预言若此子降生将为天下霸主。
殊不知此话将引得一场宫廷政变,一场悄无声息的阴谋就此拉开了序幕。
深夜太渊河上,一叶轻舟正缓缓行进,穿过一片幽静的森林忽然前方出现一座被黑雾笼罩的山谷,主上,我们到了说话间,一个身着黑色斗篷将全身遮挡得严严实实看不清容貌的黑衣人在船夫的搀扶下慢慢的走向了谷口消失在了黑雾中某日东灵洲胥国朝堂,朝霞初照,金碧辉煌的大殿在晨光中显得格外庄严。
随着晨钟的悠扬,大殿的朱漆大门缓缓开启,露出了深邃而宽阔的殿堂。
殿内,金龙盘柱,玉阶高耸,两侧站立着身着朝服的文武百官,他们神情肃穆,目光如炬,静候着国君的驾临。
大殿中央,一张巨大的龙椅高高在上,椅背雕刻着栩栩如生的金龙,仿佛随时会腾云驾雾而去。
龙椅前,是一块巨大的白玉雕成的御案,案上摆放着玉玺和奏折,显得庄重而神圣。
随着一声清脆的钟声,国君缓缓步入大殿,他身着金丝绣龙袍,头戴珠光宝气的冕旒,步履稳健,气势威严。
百官见状,齐齐下跪,高呼万岁,声音在大殿中回荡,如同山呼海啸,震撼人心。
国君坐上龙椅,目光扫过群臣,他的声音沉稳而有力,回荡在大殿的每一个角落:“众卿平身。”
百官起身,分列两旁,等待着国君的旨意。
近来边境常有匪寇战乱扰我国民,诸卿有何提议。
说罢,台下一片哗然,众臣交头接耳讨论声不绝。
臣以为,当率军南下一举歼灭,以绝后患。
二则也显我大胥国主之天威还天下以太平。
一旁的相国崔洋说道。
“臣等附议”一群文官大臣见相国开口便纷纷跪倒在地齐声说道。
崔洋环顾西周,嘴角微微上扬后又瞬间严肃起来。
“老臣以为,此事万万不可,南蛮之乱犹如蝇虫抚面,多为马盗贼寇之属。
且倚仗山川地势之险要难以一举擒灭,自先王北伐失利国力锐减,吾君登基六年来日日废寝忘食改革农桑,操军演阵。
实乃江山社稷之福,如今强敌环伺,正应积攒国力万不可因小事而失天下呀。
边关之事还需得从长计议。
一旁的镇国公兼护国大将军陈真厉声说道。
顿时朝堂又是一阵窃窃私语起来。
“哦,依陈将军所言匪寇扰境事小?
若真是一般盗匪之徒为何边关守将会送八百里加急文书。
说罢,只见崔相从袖口中掏出一张西西方方的黄帛,这是今早军政房刚收到的消息,还请国君阅览定夺。
只见胥国国君看完手中丝帛瞬间怒发冲冠,一掌将丝帛拍在面前的台案上站了起来厉声道,“这等大事为何不早做禀告。”
“发生何事?”
陈将军急切的问道。
胥国国君一挥手,旁边的舍人立马将案桌上的丝帛轻轻拾起托在手中快步向陈将军走去,“将军请看”真的是混仗,该死的南蛮野人。
竟串通他国来攻我城池,如今边关岌岌可危噫胥国国君说道陈将军虽是一介武夫,却也心细如发。
接过丝帛看过后立马说道,“国君莫恼,此事是真是假还未可知。
书写边关告急的文书须得主将和谋士大夫双人书写并加盖各自鉴印,如今丝帛上虽有两方鉴印但这笔迹却是假的,虽仿得极像却不是我那部下的亲笔,如若国君不信可拿出前些时日发来匪寇扰境的文书比对便知。
况且短短不出几日便毫无征兆的传来敌兵压境的消息实在匪夷所思难以让人信服,”闻言一旁的崔相连忙反问道“将军难不成不知道兵者,诡道也吗,敌军狡诈以匪寇之乱混淆视听,若单凭字迹就判定消息的真伪也实属是无稽之谈。
这假写告急文书乃是诛九族的罪过,谁有这么大的胆子敢欺骗国君。
依我看这字迹并非假冒,或许是军事紧急守将心急如焚所以这字稍显潦草。
若陈将军因此而贻误战机导致山河破碎社稷不安,我看你有何面目再立于朝堂之上。
“哼!
相国不必如此咄咄逼人,我自是知道军情似火不容耽搁,但我自参军以来驰骋疆场不下百起因此对于敌我形势自然有所判断,”陈将军冷哼一声,“如今当务之急,应是立马飞鸽传书查探边关实情。
同时,加派人手严守各处关隘,以防敌军调虎离山声东击西之计”陈将军言之有理,就依将军的意思办吧。
国君不可呀,若依这信上所言如今边关贸易中断,过往商人想必早己将消息沿途散布出去了,若不早做打算只恐到时边关失利蛮兵北上国君六年来的苦心经营将付之一炬呀。
人心惶惶民心生变有损国君威严呀。
还请三思而后行呀。
胥国国君沉默片刻后开口说道相国将军不必再做争吵,容我思虑一晚再做决断。
散朝∽承天殿外李公公且慢,不知相国找我何事,也无多大事,只是近来国事繁忙,虽思女心切却又无缘得见,还请李公公帮忙代为传达,说是外臣崔洋求见崔皇后于今未时一刻于承恩殿相聚以解父女思念之情。
说罢从袖口里取出一锭银子塞进了李公公手中。
卑职惶恐,相国为国日日殚精竭虑而崔皇后又为国君产下皇子,前几年又册立为太子。
相国的话卑职一定带到,这银钱却是不敢收的,还请相国收回。
我虽然贵为相国,但后宫之事我也不便过多插手,吾女虽册立为皇后,但这后宫暗流涌动一个未经历大风大浪的妇人家在这里若有人能帮衬一二也可令我心安呀。
这点银钱权当作是为我父女二人辛苦奔走的一点茶水钱,公公切莫推辞。
相国真是爱女如子呀,事事思虑周全。
既如此我也不好驳了相国的好意,就恭敬不如从命了,愿为相国鞍前马后。
说罢便恭维的将银锭别在了腰间。
未时承恩殿外莲池亭上,一位老丈正出神的望着莲池里一只失落掉进的飞虫,它奋力的挣扎使得水面泛起阵阵涟漪,忽然从水下冒出一条锦鲤,将飞虫吞入腹中,随后身形一闪潜入湖底深处,水面不多时又平静起来。
老丈回过神来,轻轻摇了摇头,自言自语道:“在这深宫内院,又有多少人像这飞虫一般,拼命挣扎一生。
到头来却只是一场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