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晨雾同行
陈超与陈晓兄弟俩并肩跨出门槛,身后还飘来母亲叮嘱的声音:“路上当心,早饭在灶上热着!”
哥哥陈超背着深褐色的医药箱,箱扣处的铜锁被岁月磨得发亮,箱内整齐码放着祖传的银针、晒干的草药,还有一本边角卷起的《本草纲目》手抄本;弟弟陈晓挎着银灰色的急救包,拉链开合处别着一枚红十字徽章,包里的电子体温计、便携式血氧仪在微光下泛着冷硬的金属光泽,侧面口袋里还塞着几本崭新的病例记录本。
东方的天幕还浸在墨色里,唯有山尖透出一丝鱼肚白。
兄弟俩踩着石板路上未散的夜露,鞋底与青苔摩擦出细微的沙沙声。
突然,村口老槐树上的公鸡昂首啼鸣,紧接着,此起彼伏的鸡鸣声如潮水般漫过整个村庄。
陈超下意识摸了摸腰间的铜铃——那是他问诊时挂在药箱上的物件,***清脆,既能提醒病人准备,又能惊走山间野兽;陈晓则抬手扶正眼镜,镜片后的目光扫过急救包侧边的定位器,确保通讯设备正常运转,又低头看了眼手机备忘录里昨夜新增的病患信息。
“陈医生!
晓医生!”
豆腐西施王二姐挑着担子从巷口转出来,竹扁担在肩头压出吱呀声,鬓角还沾着些许豆沫,“我家虎娃昨儿夜里咳嗽得厉害,小脸憋得通红,能不能……”“您先回,我们马上就到。”
陈晓掏出手机快速记录地址,指尖在屏幕上滑动,调出虎娃之前的病历档案;陈超己伸手揭开药箱,指尖在熟悉的药格里游走,提前备好了止咳草药,又摸出个小瓷瓶,里面装着用蜂蜜和枇杷叶熬制的润喉膏。
晨雾渐浓,将两人的身影晕染成模糊的轮廓。
卖菜的刘大爷佝偻着背,正往竹筐里码放带着露水的青菜,见他们走来,缺了颗门牙的嘴咧开笑道:“哟,俩神医又出诊啦!
我这老寒腿,等空了得麻烦您瞧瞧。”
陈超蹲下身为老人捏了捏膝盖,温声道:“刘叔,您这是湿气太重,明日我带些艾草来,教您煮水泡脚。”
陈晓则从包里掏出红外测温仪,给老人量了量体温,仔细记录数据。
当第一缕阳光刺破云层,金黄的光线正巧落在他们交叠的影子上,仿佛为这对并肩而行的兄弟镀上了一层神圣的金边。
路过村头的老井时,打水的张婶喊住他们:“超儿晓儿,喝口水再走!”
说着便要递上葫芦瓢。
兄弟俩笑着婉拒,陈超晃了晃腰间的水壶:“婶子,带着呢!”
陈晓则举起手中的保温杯:“还有您上次教我泡的枸杞茶!”
薄雾中,陈超的布鞋踩过青石板,陈晓的运动鞋踏碎水洼,不同的步伐却始终保持着默契的节奏。
远处山脚下,几缕炊烟袅袅升起,混着晨雾在半空交织。
他们知道,在这个小村里,传统与现代的医疗方式即将再次交织,而他们的身影,也将成为晨光里最温暖的守护。
每一声亲切的问候,每一次信任的托付,都让他们更加坚定脚下的路——这既是治病救人的行医路,也是传承孝道、守护乡土的初心之路。